Articles

專訪張惠莉:從餅乾到杯墊的感官練習

專欄文章分類: 
社區報第7期
Tag: 
張惠莉
專訪
環保意識
文化一致性
藝術領域分類: 
環境藝術

文/賴佳翎

擁有織品設計專業的張惠莉老師,在採訪前,最讓我感到疑惑的可能是張老師的「多才多藝」,怎麼能夠又教大家烤餅乾、做小點心,又教如何運用植物染技術製成衣服和杯墊?原來這兩者其實息息相關。

張惠莉老師提醒,我們是否曾留意過,日常生活眼睛所見的顏色就是「真的」顏色嗎?這些紅色、藍色、綠色是怎麼被染出來的?(很諷刺地,令我聯想到某國際知名服飾品牌每年流行的顏色,正好與該工廠附近排放的廢水顏色相同)

今日的我們,處在一個高移動性、高轉換率的世界,看似能夠方便地取得更多樣的商品選擇的情景背後,卻反而讓「一致性」的文化價值標準壟斷於其中,使我們逐漸喪失了細心體會周遭生活的基本能力。

忘記食物最初始的味道,我們就可能愈不在乎它的顏色是深或淺、是濃或淡,更別說是植物的發源地,然而這些又關乎於我們的吃,以及為什麼我們生活的問題。張惠莉老師後來向我展示一個精美的紙雕作品──台灣藍鵲,但若沒有近看,還以為是陶瓷製成的模型,沒想到看似平凡的紙張經由老師的巧手設計後可以做成這麼漂亮的雕塑,甚至成為台灣外交餽贈指定的禮品。可見從手工餅乾、植物染杯墊到紙雕,都需要對材質和顏料擁有足夠而完整的瞭解和實作經驗,才有可能達到如此精湛的成果。

相關專案: 
For a better experience using this site, please upgrade to a modern web brows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