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Booboo筆記本–竹圍工作室願景交換計劃:入選之種子成員名單發布

最新消息分類: 
竹圍工作室二十週年

在竹圍工作室邁向成立二十周年之際,展現多年累積的豐富成果與資源之餘,我們在展覽之外同步推出了「Booboo筆記本–竹圍工作室願景交換計劃」,邀請來自各領域的創意工作者,運用竹圍工作室的各式資源來推進或實現其計畫,期望更具象的實踐我們的核心精神「在地行動,國際連結」。在這個充滿有機性與開放可能的計畫背後,亦是一種社會資源重新分配的探查與實驗。在現行的創意工作者的提案多半是仰賴政府的一次性、且由上而下的關係方得以實現的環境下,我們期望提出另一種可能,透過竹圍工作室與民間團體/個人之間的資源共享過程,建立一種非政府體制下,雙向的交換關係,進而擴大原本微小的計畫對社會的實質影響力。

「Booboo筆記本–竹圍工作室願景交換計劃」幫助我們聽見創意工作者們在現行體制中未能被實現的需求,在一個月的期間內,共吸引了近四十個願景計劃,經過兩個月與參與者的深入面談、共同討論的時間,我們終於決定了最後攜手合作的七位種子夥伴,進行為期半年的交換計畫。這七位種子夥伴有視覺藝術家、留學生、新聞工作者、在地社區團隊、獨立策展人、城市探查者,他們有些已經累積了可見的成果,有些則是仍未踏出第一步,但他們所拋出的議題、想要有所為的計畫都深深扣合著竹圍工作室始終關切的三個價值:在地深根、跨文化交流以及平台的重要性。選擇標準更與計畫自身的優劣無關,而是我們認為竹圍工作室擁有的資源,在這七項計畫中最可以獲得有效的運用。

在未來的六個月,我們將持續與種子夥伴們交流互動,從概念發展的腦力激盪、mentor的經驗指導、相關機構/人脈引薦、資訊與活動的交換與推廣、甚至協助財源的找尋等方式,協助這些計畫更完整、更具實質影響力,並不定期在活動專頁上發布七個計劃的過程與進展。我們認為,許多計劃欠缺的關鍵資源並非是財務上的欠缺,而往往是適當適時的連結,而這也是竹圍工作室真正有價值,得以回饋社會之長處。

秉持著社會的先行者精神,我們期望以此計畫,作為竹圍工作室走到二十的一份小小禮物,並在迎向第二十一年之前,讓眾人得以看見我們如何深化與創意工作者的連結,鼓勵創意能量的流動與實現,創造分享、連結、合作的文化。

計劃實施期程

活動暖身期:「竹圍工作室走到 20」展覽期間 2015.05.09-05.18
正式活動報名期間:2015.05.23-06.30
資料審閱期:07.01-07.31
聯繫面談期:08.01-08.30
交換計劃名單公告:09.11
計畫輔導期間:2015.09-2016.02

七位種子計畫介紹
一、在地深根
  1. 打開一座山 、越過一片海
    計劃者:行深藝術策展團隊
      「打開一座山、越過一片海」由老家團隊引領各地的藝術家們,從認識苗栗這座城市開始,挖掘與整合在地文藝資產,透過「山海創作」的駐地計畫,搭起藝術家與在地居民情感交流的橋樑,傳遞生命大樂的創作價值。
      藝術家將和在地的學術單位、公家機關及特色店家合作,推動外來資源與地方特色的創意媒合,在城市的生活中,展現平等與互助的創作精神。從巷弄到丘陵,從溪谷到海岸,共同打造友善藝術欣賞與創作的城市氣質。
      「打開一座無量的寶山,越過一片無名的孤海。」
     
  2. Imaging a HOUSE / HOME 想像一個家
    計劃者:陳冠蓉

      從家鄉出發,重新探索家的可能。計畫透過重新面對個人生命經驗的書寫,訪談心目中理想的成家立業的模範,及透過公開募集年紀範圍為20、30歲左右的青年朋友們,串連關切都市與住居議題的人們,啟動自我與社會對話的HOUSE / HOME VISION短程計畫(6 個月內)。
     
  3. 口湖鄉藝術站計畫
    計劃者:李依佩

      家鄉的人口組成越來越多元且有趣,約莫10年前,村子裡開始接受與越南新娘組成的家庭,家族中也漸漸開始有外籍的成員,這4、5年來更因為村子的年輕人口不斷外流,取代的人力是來自印尼、菲律賓的外籍勞工,平常也鮮少看見年輕人返鄉。在這個環境中,經濟、產業、教育等許多資源都是匱乏或不完善的,而由於本身主要從事東南亞地區相關藝術交流計劃,希望本計劃以鄉下國小、廟宇(集體回憶的聚散地)作為起點,透過藝術計劃,從田野調查採集、研究、到不同工作坊,如手工紙工作坊、色彩學工作坊、口湖鄉的歷史工作坊,或搭配東南亞藝術創作者的相關社區經驗,再次讓教育資源匱乏的鄉村環境,湧入不同的意見交流,同時也讓鄉村的外籍成員、鄉村的村民有更多認識彼此而創造產業的串結和經濟價值。
二、跨文化交流
  1. 春香列傳–越南當代女性創作者群像
    計劃者:魏澤
      在台灣,外籍配偶經常被以異樣眼光看待,其中又以越南新娘最為著名。觀察仲介推銷話術,媒體報導和消費者評價用語(五十萬辦到好、保證處女、很乖、聽話、不逃跑...etc.)將越南女性物化並置於次等和非人的地位。台灣在如此社會氛圍下,越南女性(其中不乏高學歷和高社會地位者)被作為貨品,生產工具及洩慾工具看待,而忽略其作為人的一面,尤其漠視其具有思想及智性創造能力的一面。我希望在這個計畫中,將越南女性在台灣論述中長期被忽略的這一面呈現給大眾。胡春香是越南歷史上第一位為女權奮鬥的女創作者,她叛逆、勇於質疑父權權威並突破傳統的態度,也都是當代女性創作者所共同擁有的特質。在此計畫中擬以胡春香其人及其創作,作為貫穿整個計畫的引線,描繪當代越南女性創作者在不同藝術領域的開拓與追求。
     
  2. 寶島老兵
    計劃者:Billy H.C. Kwok

      長期接觸涉及人權與身分議題的香港攝影師,探討人們在一個城市中的身份認同問題、以及日常生活中面對的文化衝突和內心糾結。以訪談與圖片記錄的方式,呈現台灣來自各個背景的老兵的心理狀態。
三、 平台
  1. STAYMP藝術工作室交換駐村網路平台計畫
    計劃者:郭奕臣
      針對工作室的承租/住宿與人脈資源連結與分享為主,提出了一個以藝術駐村的 Airbnb概念為主,以工作室交換為駐村方式,並交換彼此資源與人脈,試圖在現有藝術駐村的體制架構下,提出一種全新的可能性與更便利性的藝術駐村與藝術交流的網路平台—STAYMP。STAYMP是將Stay(停留)與Stamp(郵票)的概念衍伸為每一位藝術家都像是一張郵票,駐村的交換經驗像是連結一份友誼的書信往返,STAYMP是將彼此以個人為單位的工作室與個人的資源當做連結與分享的新型態藝術駐村。
     
  2. 藝術巴士–一個動態的藝術空間概念
    計劃者:周建邦

      在越南San Art駐村的經驗中,深切感受「亞洲都不了解亞洲」的現象,因而興起了要一里一里,實際走訪東南亞各國的藝術空間及大街小巷,用自己的五感去探索這塊半島的模樣。在這之前,必須要先理解台灣本土的藝術空間,試圖建立藝術空間彼此間的連結。
      於是,我決定開著一台藝術巴士,展開一齣專屬台灣的公路電影一般的旅程,同時將這輛巴士轉換成一個動態藝術空間,用實際的駕駛、停靠、上下車、創作、展出等動作,扎扎實實地連結、理解台灣的土地、人民以及當代藝術。在能量累積足夠後,再從台灣出發,跨海抵達越南,繼續一里一里的沿著公路行駛,連結、理解亞洲的土地、人民以及當代藝術。
相關專案: 
For a better experience using this site, please upgrade to a modern web brows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