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ticles

觀看藝術與文化:記3/11師大文化參訪

專欄文章分類: 
竹圍大小事
Tag: 
參訪
藝術領域分類: 
教育活動

  在3月11日(六)這天氣大好的日子裡,竹圍捷運站附近突然駛近一台大遊覽車,這是來自國立臺灣師範大學30多位修習共同英文的大一生,目的是來竹圍工作室進行「文化參訪」。師大為了鼓勵學生瞭解多元文化並欣賞差異舉辦微電影競賽,希望藉由參訪竹圍工作室讓學生認識各類型的藝術家如何將臺灣的多元文化轉化成藝術作品。

  起先,由竹圍工作室的創意總監李曉雯帶大家在後花園看創辦人蕭麗虹老師的作品「同心協力?」,並以此帶入工作室的起源,以及每一樣作品背後的歷史氛圍。之後繞到雕塑工坊講述工作室長期進駐的陶藝家們的作品風格,也帶入作品產出後的去向和臺灣各地藝術村的簡介等其他相關知識。

  曉雯除了帶大家認識工作室的創作空間、展演空間、駐村空間外,更導覽了在工作室各處藏跡的藝術作品。像是在大倉庫外水墨畫家潘羽祐的《竹林棲閑》、藝術家巫義堅做在文件廣場上的大型作品《文件十四》、藝術家王德瑜在屋頂上設立的《No.30》、交流中心裡由竹編家王文志編製的《藤雲架屋》以及菲律賓藝術家Marika ConstantinoAnjo Bolarda在餐廳留下《Melting Pot》計畫中與食物有關的作品與成果等。參訪學生們無不感到稀奇紛紛拍照,並對每一樣作品背後藝術家所關注的議題產生濃厚的興趣。

  在參觀完工作室的空間後,曉雯用一系列的主題去談藝術作品裡面的多元文化因子。​像是韓國藝術家Kim, Woo-jin以全民健康操為主題進行訪談與拍攝,透過探討臺日韓三國全民健康操的起源來了解過去軍國主義的影子;印尼的文化研究與藝術評論團體BakudapanKhairunnisaGatari Surya Kusuma)關心故鄉人民,在駐村期間先訪問移工來臺時的文化衝擊,再以影片拍攝的方式凸顯穆斯林面對豬肉飲食文化時,對信仰的堅定意志與內心的掙扎。還有來自印度的行為藝術家Krishnaswamy看到臺灣人常常低頭滑手機,便以在頭上扛著電視的行為藝術喚醒臺灣大眾被資訊壓著跑的生活,反映著Krishnaswamy家鄉的人在頭上扛著水缸的生活。以及來自新加坡的劇團「十指幫」在認識流經竹圍的樹梅坑溪後,以人偶探訪溪流的影片作記錄及偶戲展演,帶給參與者觀看溪流變遷的不同面向。

  過程中,學生專心聆聽藝術家如何將自己關心的社會與文化議題帶入作品中並勤做筆記。講座結束後師大的胡佳音老師也發表了對竹圍工作室的感謝,並且對藝術家所做的各種行動感到很有價值與意義,胡老師對工作室所提供的創意文化理念與藝術平台也覺得非常難能可貴。

  最後大家順著樹梅坑溪走進社區,了解在地文化與地景的歷史變遷,開心地結束了今日的行程。竹圍工作室提供進駐藝術家的作品介紹、藝術平台的連結、樹梅坑溪走訪與其他工作坊等服務,歡迎想走進藝術領域的人或是藝術家們來電預約參訪!

For a better experience using this site, please upgrade to a modern web brows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