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ticles

尋跡.竹圍創作考古紀(貳)

專欄文章分類: 
電子報
Tag: 
尋跡
藝術領域分類: 
無類型限制

《竹林棲閑》

面向竹圍工作室的正大門,有一個巨大的鐵皮屋,翻過鐵皮屋的另一側,赫然發現一件畫風可愛又恬靜的作品,這是2010年藝術家潘羽祐為了慶祝竹圍工作室15周年所創作的。

很多民眾來看,一下子就猜到...「啊~竹林七賢!」沒錯,裡面有七隻長眼睛的動物,包括羽祐、四條駐村狗(阿旺、牛牛、安安、惇惇),貓咪KiKi以及天上的飛鳥。對照著晉朝的阮籍、嵇康等竹林七賢,這《竹林棲閑》有著不同的意涵。

這件作品得退兩步看,以後面巨大的集合式住宅建築為背景,這個看似住在畫框裡的七賢們有著閒情意致,面對觀音山、淡水河品茗嚐果、談天說地,然而,住在鋼筋水泥都市叢林裡的現代人呢?即便在人工營造的假意山水中,是否能找到一處可以釋放自我、傾倒心中垃圾的地方?在殘存的自然環境中,人們需要可以『棲閑』之處。「城市的喧囂與庸人自擾,竹林中角色的悠閒與怡然自得,兩者相互對比下顯得既矛盾又突兀。」羽祐也提出質問「究竟,都市的人們,所追求的是怎樣的生活態度?」

這個《竹林棲閑》系列,還有一件姊妹作。2011年羽祐參與淡水環境藝術節,創作《竹林棲閑之無處不飛花》,反映出都市人藉著盆栽種植、營造綠意的生活逸趣,讓自己的靈魂找到喘息和棲身之處。不過作品已不復在,僅以圖像代表。

有著水墨繪畫深厚底蘊的潘羽祐,離開學院後,試著在不同場域裡進行創作,把水墨的工筆精神帶入公共環境中。竹圍工作室外牆的《識途老馬》是他的第一件戶外作品(2007),仔細觀察,四條駐村狗、觀音山、淡水河、捷運線也在這件作品裡。從竹圍中正東路跨越捷運線的涵洞是另一件戶外作品《竹圍好風光》(2007)。涵洞左側是繁忙的都會區、右側則是幽靜的淡水河岸,這個涵洞是交通便道,也是人們從都市進入自然轉換心情的過道。羽祐的作品常出現手長腳長的小人物,這些溫軟的橡皮人恣意地穿梭在各種山水情境中,他關注地域特色與人們生活的互動關係,喜歡在公共空間中創造生活趣味,帶給都市人另一種放鬆、舒緩的視覺療癒。

For a better experience using this site, please upgrade to a modern web brows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