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ticles

2017秋季實習生實習心得

專欄文章分類: 
竹圍大小事
Tag: 
秋季實習生
藝術領域分類: 
無類型限制

  第一天走進工作室,熟悉的身影坐在果醬花園,Matt拿著畫筆正在寫生,但他和背後的風景倒也像一幅愜意的圖畫。這角落很靜謐,處處是生機,許多訪客總喜歡往那裏坐,遠眺觀音山,泡一杯茶說話。那天早晨,台灣發布颱風警報,六月淹水的恐怖記憶讓大家不敢掉以輕心,於是所有工作人員和駐村藝術家開啟防颱會議,我也加入了「放水閘門」的任務,算是個略為忙亂的開場。因工作室鄰近山水的緣故,總有熱情的蚊蟲與蛇到訪為我送上見面禮。從最初不習慣工作室少了其他辦公場所的高強度冷氣,或是全體成員中午到廚房開伙、共食,製作酵素,慢慢也習慣並且認同這些友善環境的種種作為。

  這裡環境不只如此,隨著實習的日子過去,會發現工作室位置雖然不在市中心,卻和國內外各地有許多連結,無論是議題的共通性,或是合作計畫的關係,這些對話都圍繞著環境、藝術和社區,並思考著如何讓生活更好。從我自己接觸到的人談起,每位駐村藝術家關注的議題與使用的媒材、手法並不相同,回顧起來是相當多元的。不過探查、創作和展覽大多延續著工作室的主軸。舉例而言,來自的印尼Lab Tanya關注的是城市發展底下的零廢棄議題,他們在社區中和民眾對話,促進議題關注。在他們的分享中,我意識到任何環境行動不應受限於開發程度的高低與否,追求先進的技術不是保護環境的唯一道路,很多時候,我們得回到問題的根源來思考,像是垃圾究竟為何、如何成為問題。實習期間也適逢墨西哥裔駐村藝術家Lua於再生藝術工坊開展,隨著她創作、呈現以及座談分享的過程,我看見跨域藝術家對自己的不設限,願意去深入學習另一領域的知識,並將之串聯後再詮釋,對她來說,藝術沒有標準答案,在藝術裡提問經常讓人們能得到更多不一樣的答案,也因為每個人的答案都不一樣,這世界才有趣。

  以前我喜歡看藝術展覽,彷若接收許多刺激,等著人家告訴我好玩的故事,但眼前所見的一件物品、一段敘述好像就是全部,我不一定去發現更多還在眼前的細節;換句話說,我用眼睛看,卻不用心看。然而,協助展覽活動時,漸漸體會到一個好的創作者總是一個好的研究者,藝術家們也許憑直覺開啟行動,但整個創作絕不是天馬行空,他們在構思作品時會帶著疑問找答案,有想要傾訴的對象,有想要喚起關注的焦點,有自身的情感,還有無數探索個人內在或外在環境的蒐藏、筆記,這些背後種種才構成了眼前的媒材、技術與作品,但作品就是答案嗎?作品也許是創作者人生某一階段的答案,或是對當代社會的一個回應,但往往也是對自身的下一次提問。這種不斷問答的循環會發生在我們每一個人身上,只是我們有時忙到什麼都感受不到,接受太多刺激了。

  這些體會延續到我所參與的另一項計畫,竹圍工作室與關渡自然公園合作的社子校園秘境計畫,它讓我有機會回到自身教育專業來重思課程裡能不能有許多的創作者。一旦拋下教科書,走進我們日常生活的土地,老師、學生、藝術家、社區,所有參與課程或走讀的遊客,大家是否在過程中觀察、蒐集、紀錄所思所感,討論問題,與夥伴合作對話,找到家鄉對自己的意義和全體的關懷重點?實習結束後,我想我會回到自身崗位持續探問這個問題。竹圍工作室的開放性讓我能有彈性思考的空間,從創作者到創藝者的路似乎很遠,卻是值得期待的。

by 秋季實習生 怡心

  受工作室照顧的時間大概是從熱的半死九月至冷到吃手熟家裡熱水器還壞掉的這幾天。而這裡如當初所選擇一樣,是個生活感十足的場域,我帶了一些迷惘進來遇到許多有趣的藝術工作者,用破英文加肢體語言交朋友,接觸絹印、手抄紙、酵素、跟牛牛聊天、躺在木椅上小睡片刻⋯⋯也與夥伴們一起開會、舉辦許多活動講座,去其他單位參訪(玩耍)。中午時常和另一位實習生好友一起做創意料理,不是很好吃,直到帶來強大養生料理包出現的蘇菲,大家在餐廳共食聊天,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堅持和故事,例如慧慧每餐都要拍照紀錄,唱過的每一首歌也會記在本子裡,這裡的人是懷有大叔魂及少女心的綜合體,伴你成長好厝所,送禮自用兩相宜。

by 秋季實習生Y

For a better experience using this site, please upgrade to a modern web brows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