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ticles

「永續意識的養成遊戲」工作坊第三日記錄

專欄文章分類: 
竹圍大小事
藝術領域分類: 
環境藝術

文字/黃翊凱

攝影/竹圍工作室、台北國際藝術村

編輯/竹圍工作室

竹圍工作室與台北國際藝術村於2018年5月2日至5月4日共同舉辦了「永續意識的養成遊戲」工作坊,邀請來自台北國際藝術村總監李曉雯、英國人才培育平台 The Field 總監 Sholeh Johnston、泰國護樹團體BIGTrees Project共同創辦人Anunta Intra-aksorn,以及資誠永續發展顧問公司的郭蔚霖 Stacey 擔任我們四大主題的講者。在為期三日的活動中,安排了密集的講座、小組討論、參訪,以「環境與人才永續」為主軸向外推展,內容囊括了藝術進駐、社區參與、環境永續指標(SDGs),以及企業社會責任(CSR)。

「我們能屬於一塊土地,但我們無法佔有土地。」

今日的講者,大樹計畫共同創辦人Anunta始終相信,人類與自然的關係並非對立拮抗,不能單純化約成征服/被征服、使用/被使用、擁有/被擁有的二元模式。相反的,人類的存在始終被包含在更大的自然中,我們無法脫離,無法獨享,卻能連結更多,擁有更多,包容更多。

今日一開場,Anunta即帶著一貫的慈藹笑容,帶領大家先做早操,壓力、疲勞、緊張都在氣息吞吐間舒展開來。大家卸下僵硬的肩膀,思緒也跟著活絡柔軟起來,以一種踏青的寫意愉悅步入Anunta「一株株」蓊鬱茂密的投影片中。Anunta從自己的理念談起,談一場場的護樹campaigns,以及相繼而起的手工藝品、環境藝術裝置、爬樹比賽、社區參與實例、國際合作會議等,足跡遍布各城市與鄉村,從泰國、韓國到台灣,語氣中也流露對於自然的關愛與尊重。特別的是,Anunta所謂的「自然」並非外於人類,一種孤獨冷絕、自開自落的外物集合體,而是一個包含人類、子宮般的溫暖存在。從她的投影片中就可以觀察出,她的一張張「樹照」中絕對包含各式各樣不同的人及他們生命故事:當地社群、學生、藝術家、小朋友、工程師、醫生等。她點明,一場有效的環境行動絕不單單是處理人與自然的關係,也是重新梳理人與人的各種纏結,使我們能產生更多連結,促成更多合作,擴散更多影響力。

接著登場的是資誠永續發展服務公司的公關Stacey,這次他所談的主題與藝術文化機構或社會企業密切相關,也是藝文工作者密切關心的,那就是「企業社會責任」。Stacey強調,企業社會責任並不只是企業單單用金錢補助非營利組織或做慈善事業,而是須運用其核心競爭力去與相關的組織連結、合作,並將其化為企業經營的目標之一。在Q&A時間,大家都踴躍發問,也更加促進企業與非營利組織或藝文工作者的對話:讓企業界更加了解,藝文工作絕不單單只是追求美感,而是介入社會的一種方式之一。

到了第三天,參與者彼此都變得非常熟識,因此午餐時間一到,就可以看到大家自動自發地拉著椅子,聚成一團,像老同學一樣吃飯談天,溫馨熱絡。飯後,台北國際藝術村的人員為大家導覽各空間。緊接著,下午登場的是一對一的諮詢,各個參與者可以依照自己的興趣、志向找尋最有助益的諮詢者,我們的諮詢者陣容強大,包括文化領域專業創意顧問Sholeh、竹圍工作室總監Iris、竹圍工作室創辦人蕭老師、「大樹計畫」共同創辦人Anunta、台北國際藝術村總監曉雯姐、人才培力顧問Susanna。每場諮詢大概有30分鐘,但大家都非常熱情,相談甚歡,因此往往都會聊到忘我,讓下一位需要諮商的人在門外苦苦等候。

在工作坊將結束時,所有的參與者、講者、工作人員圍成一個圈,拿著有神秘魔力的種子與麥克風,各自分享著三天的心得感悟。這個圈其實就是隱喻,不同的參與者在這個時刻產生連結共感。「而樹的精神靈魂在活動結束後仍會繼續存在我們身邊。」Anunta說,彷彿自然能使各種生命以一種更有機的方式相遇、合作、互相影響,儘管活動結束,但這次活動點燃起來的各種狂想、囈語、行動、甚至是夢,都將持續下去。

For a better experience using this site, please upgrade to a modern web brows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