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ticles

小客廳閱讀筆記 #08 — 本月選文:《主流化就是行動! 每天為生物多樣性做的五件事 日專家祕技大公開》

專欄文章分類: 
竹圍大小事
Tag: 
小客廳閱讀筆記
生物多樣性
蜜蜂
鯨魚
有獎徵答
藝術領域分類: 
環境藝術

前言//
長期以來,在「綠色小客廳」的社團中,我們蒐集著關於環境藝術以及環境議題的相關消息,這不僅是為我們自己充電,也是希望能讓更多人在不同領域的資訊交換中激盪出新的創意。接下來每月的第三個週三,我們將會從每個月的貼文中挑選一則提出討論,也邀請各位一同交流彼此的看法和意見。

(圖片取自內文|每天可以從吃當季、時令關懷生物多樣性。圖為苗栗通霄楓樹里以石虎米與當地食材做成的飯糰。攝影:廖靜蕙)

本月選文:「主流化就是行動! 每天為生物多樣性做的五件事 日專家祕技大公開

又到了例行的選文時間,這個月讓我們來聊聊生物多樣性。

這個月在社團中所分享的文章,剛好有幾篇跟生物多樣性有關,文章的關鍵字分別是「生物多樣性」、「蜜蜂」跟「鯨魚」,乍看之下,你是否覺得毫無關聯呢?或許有些人發現,今年的夏季有兩種水果消失了(當然或許還有更多,只是我們不知道),這兩種消失的水果是龍眼和荔枝,也是我們在市面上最常買到的,龍眼蜜和荔枝蜜的蜜源花種。這兩者其實是相輔相成的,當龍眼樹和荔枝樹開花時,需要有授粉昆蟲──例如蜜蜂、蝴蝶等,前往採集花蜜、協助授粉,但相較於蝴蝶,蜜蜂對於人類的經濟活動來說,又扮演著更加重要的角色。除了追逐蜜源所生產的花蜜,蜜蜂的授粉比率占所有授粉昆蟲的80%以上,也就是說,只要是需要透過授粉來繁衍的植物,都會受到蜜蜂族群數量的多寡而影響。那為什麼今年我們沒有龍眼跟荔枝可以吃呢?其實是由數個不同的因素累加影響所造成的。

去年的暖冬、春季的少雨、乾旱,種種變化紛亂的「氣候新常態」,造成了龍眼和荔枝的花期異常,開花數量稀少,讓蜂農不敢貿然帶著蜂群移動,讓結果率更加低迷。除了氣候因素的影響,農業生產過程中所施用的大量化學藥劑,也左右著蜂群的存亡。越來越多的研究顯示,即使農藥殘留劑量不高,蜂群長期攝取下來仍會影響其行為,甚至會透過餵食幼蜂的行為逐代累積,影響神經系統以及學習、記憶行為能力等,甚至會讓牠們無法辨認回巢的方向而迷路,甚至是中毒而亡。

蜜蜂可以說是與人類最為密切相關的物種之一,蜜蜂是否穩定地發揮其生態功能,將會對於人類的經濟發展造成具體可見、可感受的影響。但是,難道只有產值能衡量的才是影響嗎?我們或許可以估算出,當地球因為氣候變遷、農藥濫用等因素失去了蜜蜂,到底會對生態系統造成什麼樣的衝擊。然而,那些因為人類活動而滅絕、瀕臨滅絕的動物、昆蟲、生物等,我們又要如何計算因為失去這些物種,其對生態系造成的具體衝擊和改變呢?

在自然的生態系統中,這些物種與物種彼此之間的「關係」或「連結」,織成了綿密的網絡。有學者形容道:生態系統是一種去中心化、無法控制的系統,其演進係得益於其中各個物種之間的開放與合作。而生物多樣性是1986年才被提出的概念,廣泛的定義上亦指:各式各樣的生命相互依賴著複雜、緊密而脆弱的關係,生活在不同形式的人文及自然系統中。在這個複雜的網絡中,部分被稱為關鍵物種(keystone species,又譯基石物種)的生物,扮演著類似於拱心石在拱形建築中的作用,如果失去了關鍵物種,很可能會對該生態系統造成不可回復的影響。有時候這些關鍵物種是食物鏈中的高階消費者,有些時候則否。如今我們還尚未具備有足夠的能力去辨識出所有的關鍵物種,甚至在我們辨識出來以前,牠就已經不復存在。

另一個關鍵字是,鯨魚。筆者最近常常被某篇文章洗版,文章的標題大致是這樣的,『一條鯨魚抵幾千棵樹 緩解暖化天然神器 「護鯨就是固碳」』。碳足跡的概念如今已廣為人知,人們越來越意識到人類活動所帶來的碳足跡與全球暖化之間的正相關。然而,現代固碳技術的研究卻緩不濟急,研究與實踐往往伴隨著高額的資金流動,而這篇文章提出了一個新的觀點:鯨魚的碳捕捉能力極具潛力,一隻大鯨魚體內平均可保存33噸的二氧化碳,約等同於數千棵成熟樹木(幾乎是一片森林了)。也就是說,如果人類能多保護鯨魚,就能穩定鯨魚族群作為一種固碳的生態系統,為減緩全球暖化作出貢獻。或許這個研究所言不假,但這是否又是一種基於人類本位主義的數據判斷呢?我們或許從未認知到,人類並非單純只是大自然的受服務者,不該自外於生態系統而兀自得利。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聽過「鯨落」呢?或許這對我們來說,也可作為一種反思。鯨魚在死後會緩緩沉入海底,她們巨大的身軀無法在深海中被快速分解,沉降的過程可以長達數月至數年,其遺體甚至能滋養起一個完整的深海生物聚落,為食物鏈的各類型消費者,包括深海魚類、甲殼類,還有各種細小的生物提供食物,甚至被稱為是,「鯨魚留給大海最後的溫柔」。試想,如果人類沒有發現「鯨落」這個現象,可能也沒有機會知道有這麼多的物種受惠於鯨魚的遺體;如果人類在發現「鯨落」之前,就讓鯨魚滅絕於地球之上,我們很可能會在不知覺中,扭轉了深海生態系的樣貌。

回到生物多樣性這個主題,知道了這些之後的我們,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做些什麼呢?2010年,在生物多樣性公約簽約國第十次大會(CBD COP 10)上發表了一份「愛知目標」,並將「生物多樣性主流化」列為首要目標,旨在推動讓人們在日常的生活方式中,能有意識或無意識的,作出對生物多樣性有益的選擇。內文中最吸引筆者的,主要是「生物多樣性書庫」的概念,透過盤整並列出現有已出版的書目,依照閱讀適齡劃分,讓更多人有機會認識什麼是生物多樣性,以及如何在日常中落實。惟文中所提及的鼓勵去逛動物園這部份,筆者本身持保留態度,於此暫不贅述。謹以選文和延伸閱讀等,提供給大家不同的資訊,期待能帶起一些討論和思考。

你說呢?


P.S. 順帶一提,今年夏季在竹圍工作室駐村,以蜜蜂研究為創作主題的藝術家 Anjo 和 Issay 要回來台灣探望我們了!本月底,以《地景意識》為主題的竹圍工作室秋季開放日也要展開囉!歡迎大家搭捷運來玩~(活動頁面由此入


上期題目:請問台灣第一家對化石燃料產業撤資的銀行是哪一家?

上期答案:答案是玉山銀行!你答對了嗎?

本期題目:請問蜜蜂的視覺對哪一種光特別敏感?

 

For a better experience using this site, please upgrade to a modern web brows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