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ticles

小梅的竹圍觀察#09:樹梅坑溪大會師,淡水社大分享小記

專欄文章分類: 
竹圍大小事
Tag: 
小梅的竹圍觀察
淡水社大
藝術領域分類: 
無類型限制

人的生活離不開水,只是在科技與社會的變遷之下,人與水的關係與以往截然不同。曾經是居民生活命脈的河溪,如今成為大多數人視而不見的存在。

淡水社區大學近年來,投入較諸以往更多的心力在環境教育領域,試圖重新喚起社區民眾與水有關的記憶,找回人與水的關係。淡水社大所在的殼牌倉庫旁就有一條「庄子內溪」,以及「公司田溪」和「樹梅坑溪」三條都是在淡水境內,流經人口密集區域的溪流。

淡水社大因此加入樹梅坑溪守護聯盟的運作,參與協辦今年九月底的「樹梅坑溪河川日.步道走讀大會師」以外,並邀請這次帶領走讀的五位「地方達人」在十一月初的「社大公民論壇」開講。

本次在公民論壇的講座,以「竹圍樹梅坑溪 - 5大步道生態文化饗宴」為題,邀請五條步道的帶領者分享在路線上的所見所聞,兼談各自對於流域、對於竹圍未來的想像。

首先分享者是陳江河。江河老師開場便提到像這樣有五位講者的講座真的很少見,接著用投影片詳盡介紹出樹梅坑溪流域從文史、環境、生態、乃至於工程的概況。

次一個分享者是李曉雯,她帶的路線重視可以實際下到河裡「戲水」的環節。當天雖然下雨,但可以從參與者的眼神看得出不管大人小孩,來到溪水面前都顯得相當興奮。

接下來是老竹圍人郭維志。他是現場所有人之中,可能唯一看過樹梅坑溪還沒有被取名,還是老一輩人口中「大坑溝仔」的樣子,有過童年在溪水裡捉魚蝦記憶的人。

走遍全台社大的陳建志老師,這次帶的路線是以觀察水資源利用為主,從公家的台北藝術大學,到山野裡種植作物的小農,如何留住天上落下來的雨水,這樣的視角。

最後則是蝶類達人林柏昌,述說著從最初對樹梅坑溪流域看不上眼,到後來發現這個離家五分鐘的地方,可以觀察到的生態竟然比他特地跑到外縣市山裡能看到的還要多。

講者們不約而同提到,幾年的走讀帶下來,發現參與者多半還是以「外地人」為主,可能遠從板橋、新店、汐止、也有外縣市來的。反而住淡水、住竹圍的人不見得會來參加,搞不好還不見得有注意到樹梅坑溪的存在。

但總要有人開始做,才有可能讓更多人關注自家身旁的溪流。5大步道只是開始,其實這塊流域能走的遠遠不止這幾條路線而已,希望未來能串連更多的左鄰右舍,大家一起來走讀樹梅坑溪,守護聯盟也會繼續挖掘流域的大小事,充實我們所在的「樹梅坑溪學校」。

 

相關專案: 
For a better experience using this site, please upgrade to a modern web brows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