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動「臺北邁向創意城市」之未來三年工作策略
以下是蘭德利先生在十一月所提出來的總結報告,對於臺北向創意城市未來三年的工作策略有一些建議和想法。
整體目標是提公、私部門與民間對臺北成為創意城市的接受度。
這意味著創意城市的概念將被普遍認知.而且其廣泛的應用與推動獲得相當程度的認同。這需要透過許多個別以及團體的會議、媒體討論合普遍的倡議行動才得以推行。其目標是確認想像力與創造力成為臺北的新常識。之前在書中建議一節項目所強調的創意平台,即是實現此目標的主要推手。
富創意的創新應用可能包含一件新產品或是一項新服務;一個前所未見的科技或是設計,一個新的商業模式、一項新技巧或是流程·如說人們被詢的方式或是疾病治療的方法;一個方法或是執行的機制還是做事的方法,像是以整合的方式工作或是共同創造解決之道、還是執行一個具體的再生案例;它可以是一個問題的重新定義.如把歷史遺產視為轉變的機;它也可能以不同的方式來評估資產.如把廢棄物視為資源或是面對一群不同的目標眾,如專注在年輕人的願望;它也可以關注在習慣的改變,像是更富環保意識的作法;當然它也可以回歸到每個人的專業內容,如水資源或是運輸服務,一般人幾乎不曾想過這些機構也可以有創意。
以下是針對未來三年所提出的初步工作建議。
1.2013 年持續診斷臺北作為一個創意城市,其目標是要改寫創意臺北」並在2013年中或是年末重新出版此書的2.0版·這個新版本會加入外部專家讀者的意見、2013前半年的會議討論、新見解或是疏漏之處。
2.研發一個分析架構以衡量選項、選擇和成功的因素.才能知道如何製造最具催化益的介入.最大化臺北創意熱點、創意街區與區的潛力。這將評估現有規範、獎勵措施以及規劃方案。
大稻埕以及其區域內的迪化街為特定研究範圍,透過產業鏈完整配套的服務提供提出示範性的解決方案。目前URS創意基覽空間、文創交流空間、工作室使用空間等,未可再擴大其功能例如興建學習中心、建立利基產業的卓越中心或文創產業的生產基地、或是排練設施.甚或零售與展覽、或是整合傳播與行銷辦公室.以傳達臺北市都市更新處的更廣泛指標。
同樣的也應該去檢驗空間需要不同的活動內容.如零售或是排練還有這些活動的聚集點應該在哪裡。
3.以上述的分析為基礎開始具體地將更新處的計畫在大稻埕落實。注意要先設定目標然後非常迅速地執行。其他像是萬華、鐵道工業廊帶以及民生社區等的詳細機會應該要好好探討。
4.行一系列與更新處同仁的個別與團體訪談及工作坊.以改善其對創意城市議題的理解程度與知識差異.也同時檢視任何個人專業發展的需求。其目的是保都市新處創意城市為目標.已作好內部的調整。
5.著手進行標的研究,理解全球成功的環境與創意街區背後的推動因素,建立都市規劃規範、更粗略的法規和獎勵辦法。這個目的是要證明創新的規劃已獲得很好的效果,可以作為臺北的靈感與里程標竿。
我們可以很有效率地聯繫北美、亞洲、歐洲和澳洲等區域的關鍵網絡來完成這項研究,但也可能必須象徵性地提供資料索取費來取得資料。這些單位也當然地會成為臺北市都市更新處自己網絡的關鍵盟友。
6.針對特定的案例如大稻或萬華與市政府內的適當局處(如文化局或是產發局)進行一系列的焦點工作坊,以最大程度發揮其成功的潛質。這當然會牽涉到檢視市府內既有的規定與獎勵辦法以及中央或是基金會的運作狀況。
7.臺北建立更正式與深入的創意聯盟。其目的統合與加強TEDXTaipei、學學文創等機構的連結,以發展自我催化的過程·我們期望能有其他的資源可以幫助這些機構與都市更新處一同凸顯創意方案的重要性。
8.為決策者舉一場策略研討會以評估臺北與台灣創意產業潛力.還有臺北尤其是都市更新處的空間策略與它的關係。這個目標是為了凸顯創意產業為何以及如何在臺北的創意方案上扮演關鍵的角色,而且和更新處的空間策略息息相關·我們的主張是·一旦這些產業的重要性被清楚認知,那麼都市更新處的計畫也就會被泛接受。這是因為都市更新處想要創造的正是那種吸引這些創群的環境。建議類這樣的略研討會可與實踐大學創意產業心的李天教授臺北市文化局合辦提高其影響力其他可協力的對象待日後討論。
2014和2015年的的内容應該不同、因為協同工作的方式應趨於成熟都市更新處的目標也更被認同。2014、2015年的工作目將著重在進一步的行動落實,尤其是萬華等區域。此外,屆時我們也可能把臺北創新的手段介紹給更多外面的世界知曉,因為理想上,應該會有一些具體成果可以廣為宣傳。
蘭德利.寫於2012年11月
查理斯‧蘭德利1948年出生於英國,並成長受教育於德國與義大利。著有都市理論專書《創意城市》他所提倡的創意城市,影響全球多數城市重新思考定義都市規劃、建設與管理的方式。他於1978年所創辦的智庫COMEDIA也開創了文化創意與城市轉型之間的連接。
查理斯曾多次受臺北市政府(2009至2016)、新北市政府(2008)邀請來台擔任創意城市顧問,也成為台北市成功成為「2016 世界設計之都」的幕後推手,並從旁推動臺北市推動都市再生前進基地(URS)專案計畫。 wik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