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影

程仁珮 Cheng Jen-Pei

June 06, 2019

程仁珮 (台灣)  1983 年生於台灣,當代藝術家。2019年獲選為竹圍工作室與日本橫濱黃金町區域管理中心合作「國際藝術進駐交換計畫」駐村藝術家,於9月15日起進駐黃金町區域管理中心三個月。 創作形式以「參與式藝術」與「行動藝術」為主,從環境與人文議題,研究飲食文化在當今時代裡的姿態。 所進行的飲食研究創作中,所探討的飲食文化層面不單侷限於食物或料理,更多是囊括飲食文化背後的構成因素,例如:物產種植、食材運輸、食品加工、產業歷史、政治性食物、民族遷徙等項目,試圖以視覺藝術,描繪飲食在文史中的樣貌。 在法國、越南和菲律賓多次駐村經驗中, 針對各地不同飲食文化提出許多展演計畫,探討民族遷移和飲食風俗之間的關聯性,並聚焦在飲食文化和歷史記憶。

Kang Jeauk

November 21, 2018

Kang,Jeauk,是一名策展人及藝術家,主要在韓國首爾和水原工作。他是水原國際攝影節(SUWONION)藝術和災難項目的創建者/導演。他對使用藝術之外的藝術類型去改變社會非常感興趣。他想通過水原照片將水原老城變成一個文化藝術村。通過這種形式,希望達成水原和亞洲彼此之間的交流。作為一名攝影師,他在氣候變化和災區領域工作了10餘年。2013年的一天,在菲律賓的塔克羅班,他遇到了一個在玩沒有胳膊和腿的芭比娃娃的女孩。這促使了「藝術與災難」團隊的成立,該團隊使用了一台3D列印機,並再次訪問了塔克羅班目的是修復兒童玩具。最近,他參觀了尼泊爾地震災區,並使用了該項目。除了3D列印,他還想通過現代舞蹈和攝影工作室來治療創傷。

劉致宏 Chihhung Liu

July 12, 2018

劉致宏1985年生於台灣新竹,2013年畢業於國立臺北藝術大學美術創作碩士班,現職自由藝術工作者,生活、工作與創作於臺北。劉致宏近年的繪畫創作持續關注在生命的體認與生活經驗的捕捉,用日常的角度編構敘事並賦予詮釋,讓情感與圖像緊密扣合。他的創作類型涵括了繪畫、裝置、影像、現成物、訪查檔案、印刷出版物等,並聚焦討論在「拾得/材料/能動性」、「語言形式的轉化」與「在地關係連結」等面向。 作品曾獲國立台灣美術館典藏,並於2006年至2016年間,入選「2006臺北美術獎」、「2007台灣美術新貌獎」、「2010中國藝術獎」、「2012裕龍木雕創新獎」,並獲得「2009世安美學獎」、「2011桃源創作奬-首獎」、「2016臺北美術獎-優選」等肯定。 近年透過駐村創作發表之《聲音地誌》創作計畫為一份紙本實體刊物,收錄「聲音紋理資料庫」,透過在地人、物、故事、環境等進行素材收集與書寫,探索「聽覺視覺化」的可能。此計畫於2015-18年間完成出版的城市為日本的山口縣、臺灣的高雄、恆春、台南臨海與北投、菲律賓的達沃、馬來西亞的亞庇以及汶萊的斯里巴加萬、澳洲雪梨等地,其他城市也正持續計劃進行中。

Alex Nichols

April 18, 2017

ALEX NICHOLS是一名致力於「關鍵接觸藝術(Critical Contact Art)」的跨領域藝術家及作家,透過身體經驗達到身份的探索、連接與溝通。Alex創作計畫的核心價值為實驗如何使身體成為能夠積極抵抗的場所,她透過身體探索自我身份,特別是自我與他人的關係。

陳以軒

March 28, 2014

陳以軒此次在竹圍駐村進行的計劃「台灣靜物(Still Life Taiwan)」,是「遍尋無處(Nowhere in Taiwa)」系列作品的延伸。透過記錄台灣的垃圾,來觀察、思考台灣的文化性與文明發展。

李國民 Lee Kuo-Min

October 02, 2000

李國民住在八里的舊公寓,原本的廚房被拿來當成工作室,流理台上放了暗房用的放大機,一旁堆疊的雜物,看來不太有收納的打算,客廳的書櫃還是最近才新買的。我以為他剛搬來不久,他笑說不是,五、六年有了。 陽台沒有欄杆,望出去就是淡水河。「那時周杰倫就躺在陽台邊上,我拍他。背景原本還看得到佳樂福什麼的,我光圈一開,把淡水河拍得像塞納河。」李國民抽著煙,「之後我就不再拍人像了。」

Syndicate content
For a better experience using this site, please upgrade to a modern web brows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