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監記事本
總監記事本#06 — 斷捨離的學問
文/竹圍工作室營運總監 洪秉綺 還記得,在六月份的時候,在面對25年來雜亂的數位檔案時,我寫了一篇「文獻管理有多重要? 」,那時,覺得如果整理資料時有個 SOP,可以幫助自己或者是未來的同事可以快速找到所需要的資料,那絕對是最專業的態度以及是充滿佛心來著。然而最近實際在操作時,不管是面對紙本或者是數位檔時,突然發現原來我們還有個「斷捨離」課題要學。 . 在整理資料的時候,常發現我們在當下什麼都想收集,DM、 手冊、畫冊、文獻資料,不管是自己主辦或者是受邀參加又或者是自己有興趣主動參與的活動,每場下來,所有的資料常常都堆積成山,但似乎有從來沒有機會在重新拾起,捨棄不丟,都是因為「情感」在作祟。的確,沒有過去這些一點一滴的累積,我們的念頭、想法、認同便不會突然一天就建立起來,但如果當時的記憶都已深化的話,實體的檔案又是否有存在的必要?又或者問題是這些實體的存在又是對誰最重要的資產? .
總監記事本#05 — 眼球世代
初夏時,詩雨借了我一本書「給眼球世代的觀看指南」,一開始我就被封面和書名吸引上,照片是2012年日本太空人星出彰彥(Aki Hoshide )在太空中的自拍照,而書裡頭開宗明義地提出,在這視覺影像數量爆炸的時代,我們該如何理解這急速改變的世界以及我們在其中的定位?而這些影像又是怎麼影響我們,改變我們的想法,以及這個世界,還有如何影響到我們參與的方式。 對於,身處在眼球世代的我們,因為多元的多媒體傳播感到興奮,但同時也感到害怕。暴露的是更多的現實,例如,現代化的生活讓我們生活方便許多,但隱形的成本為何往往不是我們願意去討論的問題,選擇性的感受會讓人忽視實際的問題。 「冰+煤」(Coal+Ice) 2011年由兩位策展人Jeroen de Vries and Susan Meiselas,集結30多位攝影師的作品,讓大家從視覺上述說人類使用煤炭所觸發隱藏式的連鎖反應,透過現場視覺影像的對照請觀者細察現代性和氣候變遷的關聯性。去年,在舊金山做展覽的時候,也剛好看到這系列的巡迴展,在偌大的碼頭倉庫中,使用數組大型投影,視覺的衝擊很大,但現況的確並不單純。這又讓我連結到我最近看的韓劇(是的,我很需要這類的視覺文化來紓壓),裡面談到很多的議題,像是媒體是可以被操作的,不管是在過去還是現在,言論是可以被抹黑的,而真實的數據不一定是最重要的,因為權力更凌駕於上。有時候,我們不願意去面對,就如同陷入麵包與自由的二元遊戲規則中。 讀完這本書,我覺得腦袋很爆炸,如同寫完這篇文章,我還是無法有任何答案。就用這本書的結尾做總結,「一旦我們學會看這個世界,我們才能採取必要行動的一部。重點是改變這個世界。」 p.s.詩雨,這本書還在我這,過一陣子再拿回去還你。
總監記事本#04 — 文獻管理有多重要?
【總監記事本#04 — 文獻管理有多重要?(基礎班)】 文/竹圍工作室營運總監 洪秉綺 大家在工作上都是怎樣整理自己的檔案呢? 過往紙本檔案怎麼保存?然後如何進行電子化轉檔? 檔案總管的邏輯是什麼?檔案的命名原則是什麼? 網頁和信件又如何歸檔和備檔? 社群媒體,像是FB、IG的資料算不算資料?要不要備檔? 每次出門拿回來一堆名片,如何有效的建檔,以利傳遞相關訊息? 當組織的同仁眾多,以及同仁在每個階段來來去去的情況下,如何讓大家把自己經手的計畫,統一規格式的彙整? . 上面都是一些歸檔原則的基本問題,接下來,假設我們都在很有條理的狀態下,將我們電腦裡所有的資料都依界門綱目科屬種分門別類,理想狀態下是可以提高效率,並可以保有職業道德地為未來的同仁們進行有效的交接。 . 那麼,最核心的問題是什麼是文獻整理? . 什麼是文獻?什麼不是文獻? 什麼需要被記錄?什麼不需要?
總監記事本#03 — 事件視界望遠鏡 v.s. 毛月亮
【 總監記事本#03 — 事件視界望遠鏡 v.s. 毛月亮 】 文/竹圍工作室營運總監 洪秉綺 -- 四月份在科學界有件人類史上的大事—科學家首度拍攝到黑洞的照片。還記得那陣子的新聞亂糟糟,但是突然跳出這全球矚目的一刻,著實讓人很興奮。 .
總監記事本#02 — 織物的100種可能性
文/竹圍工作室營運總監 洪秉綺 Photo Credit/黃千倫、康雅筑 -- 唧唧復唧唧,木蘭當戶織。 不聞機杼聲,惟聞女嘆息。 問女何所思?問女何所憶? 女亦無所思,女亦無所憶。 木蘭詩(註一),佚名 .
總監記事本#01 — 我們的共學之道
文/竹圍工作室營運總監 洪秉綺 -- 當人與人的相處建築在彼此互信互相幫助的狀態,相信社群的力量,也體會一加一大於二的時候,很多可能性就會發芽。 . 最近因為大量接收不同的資訊,在閱讀文章的種類上也越來越雜,開始接觸許多與共享、開源、Wiki等概念,也深深體會拜現代科技所賜,在時間和空間的限制逐步打破下,虛擬次元中擴展出不同的群體,有趣的是,這樣的社群裡,也建立出特有的機制還有種不明講的默契。似乎是以一種人性本善為前提,但也設有相對應的機制,成千成萬隱形的手透過各自的方式共同維護一個個的社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