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切都要從冰箱壞掉那天開始,讓來自BRACK的Alecia、Kei和Jevon開始去思考,同住在屋簷下的我們是如何使用「共同空間」。尤其在封城期間,當我們有更多的時間對話,了解共同分享空間的室友,一場又一場的「空間分配」大辯論就此展開。雖然封城帶來許多不便,但從另一個角度來看,這段「暫停」的時光也讓我們有機會放鬆自己、反思自己...
因為封城禁令,人們有更多的時間待在家裡,也就有更多時間嘗試新的食譜。而煮飯也成了封城期間許多人的樂趣。像是來自Bakudapan的Monika和Shilfina就是這樣。不過,對於鑽研飲食文化研究的他們,他們不只愛吃愛煮,他們決定挖掘的更深。其中一個Bakudapan在疫情期間發起的活動「Foodemic」,就是一場從分享食譜開始的實驗,他們分享食譜,...
印尼是亞洲確認病例數最高的國家之一,不過這場疫情並沒有打倒印尼「藝術之都」- 日惹的創作能量。對於日惹最重要的藝術空間Cemeti Art House,Linda和Zikri在第四集與我們分享他們因應疫情開展的藝術行動,從「impossible project」、「Rhizomatic Archipelago」、「Serbarsip」,到「Toko...
2020年11月,除了美國大選外,緬甸也有一場大選同步進行。不過隨著緬甸的COVID-19案例持續攀升,緬甸各地大規模封城。在無法出門的日子,緬甸藝術家Zun Ei Phyu在第三集與我們分享,他在封城期間如何透過線上平台,在社區開設線上藝術工作坊,用藝術探討「恐懼」如何表現在我們生活中。以及這場世界公衛危機,如何改變了緬甸大選和日常生活的樣貌...
一個故事裡如果只聽得到一種聲音、單一角度多半平淡,甚至有可能有點危險,尤其在全球疫情之下,當主流媒體大肆報導那些成功的故事,很多聲音可能被忽略、被噤聲,像是移工、酒店工作者、藝文工作者。狂想劇場在2020年8月製作紀實劇場《單向封鎖》,本集我們邀請執行製作 林之淯,來跟我們聊聊他們如何透過劇場創造一場「Live電視辯論」,從多角度呈現疫情下的觀察...
:::EP1 [台灣] 疫情下的國際交流如何延續 ft. 竹圍工作室 蕭麗虹::: 在嚴峻的疫情之下,國外旅行限制始終緊縮,不只影響商務人士經貿往來,對於藝文圈的跨國交流影響更為深刻。在疫情期間,許多藝文組織運用線上媒介,延續跨國文化交流,不過在螢幕前所經歷的感受,仍然無法與實體接觸、對話相比擬。對此,第一集我們邀請竹圍工作室創辦人 蕭麗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