駐村藝術家
梵体劇場 Van Body Theatre
梵体剧場(原極體劇團)於1994年成立,成員由受過第一代優劇場表演訓練的表演者所組成, 承襲優劇場之訓練理念:在身體訓練及創作風格上企圖找到人類心靈中最原始的、純粹及最深遂的表現元素, 如詩般的韻律,自然呈現,加上平時自覺性的身體操練, 嚐試不同狀態的身體極限之開發, 使每一場創作及表達都呈現如心與心的對話般,深刻且精準。 本團之工作理念即希望透過身心的鍛鍊,喚醒表演者體內潛在的原始異質,也經由呈現過程的交流,喚醒觀眾內裡的潛在異質,共同品嚐此「真實」並使之詩化。 我們相信演員的身體是一容器,吸收各種表演淬煉的結晶,舉凡善/惡、美/醜、明/暗、愛/恨、卑俗/神聖、喧嘩/寂寥、傲慢/懦弱、創造/毀滅,都並存於人的身體裡,我們意圖喚醒潛藏在身體中各種有形、無形的知覺,挖掘這隱藏著無限變化的小宇宙。 「梵」乃出自佛語,一種內在平靜的狀態。「體」有身體、團體、天體等多重意義。由內而外,透過「體」來傳達,淬練身體、實驗團體之關係、探索天體大宇宙,始知「平衡」。 2005年因為將進入第二階段創作期,故改團名為「梵体剧場」。
許拯人 Cheng-Jen Hsu
新秀展覽:「以藝術之名」 「以藝術之名,為人民服務」是一句完整的句子,借用這個語境可以構成多種組合的聯想,口號的時代背景和煤材的指涉是作品的核心價值,兩者的結合豐富了作品的可能性。蚊香是夏天的象徵具有驅趕的作用,蚊香從成形到幻為灰燼,這種媒材具有本身的歷程和生活產生真實的聯結關係。透過搗碎、揉入和不斷反覆的試驗,蚊香成為藝術家投射自我想法的過程和幻想的存在。運用蚊香在密閉的空間燃燒,想法隨著氣味的擴散讓觀者直接面對物件體驗氛圍。 經歷 1979 中國海專輪機科 畢業 展覽 1986 女青年會(ywca)學習素描 1986 「愛台北的一種方法 - ( I ) 」 戶外公共停車場台北市 1997 「一種比詩準確的幻覺」 三峽白雞台北縣 1997 「面對面也許不是總最好的姿勢」 竹圍工作室台北縣 1998 「第二陣風」 南寮漁港,新竹市 1998 「愛台北的一種方法 - Ⅱ」 台北市 2000 「出.入」 福岡 日本
傅美貴 Mei Kuei Feu
視覺藝術家傅美貴以攝影及錄影速寫日常生活;她的藝術探索涉及一種源自記憶的不確定性與影像的逼真性之間共謀關係。 截取的影像如同一個可遊可居的場所;她藉由裝置形式,透過重疊與並置的手法,結合各種材質及建築特質, 將它們建構成一個召喚和反芻幽冥記憶的場域。 1988年,傅美貴畢業於台灣東海大學美術學系;3年後,她前往法國里昂遊學,並進入里昂美術學院繼續研究創作; 1999年,她取得加拿大蒙特婁之魁北克州立大學的造型藝術碩士學位。 她曾經幾次獲得魁北克省立藝術與文學委員會的獎助, 特別一提的是她的2000年研究創作計劃「小徑」,它試圖在這西方現代都會的小角落裏尋找過往台灣同童年的意像。 除了在魁北克省,她的作品還曾在里昂、溫哥華及台灣展出。出生於台灣,自1996年她工作定居於蒙特婁。 流動的盆景(網站)
Reico Goto 後藤玲子
竹圍工作室在2009年度申請藝術介入空間的「上善若水」計劃案,特別邀請日本相關領域藝術家前來指導並給予建議。 後藤玲子(Reico Goto)女士在日本東京出生、成長,她在美國卡內基‧美隆大學創意工作室工作十年後,開始跟隨葛雷思藝術學校的安‧道格拉斯Anne Douglas教授,攻讀蘇格蘭亞伯丁的葛雷思藝術學校(Grays School of Art)的博士班,並在其「邊境研究室On the Edge」研究。她目前正在研究人與樹的互動關係,去年也曾經來台,針對藝術作為農村永續發展的策略作發表,提供發展建議。 在竹圍工作室所辦理「與河共舞:藝術作為環境永續發展的策略」國際座談會中,後藤玲子介紹了她所參與執行的美國案例-「匹茲堡三條河第二自然計畫」。匹茲堡位於阿勒格尼河(Allegheny)和莫農加希拉河(Monongahela)的合流處,兩河在此匯集成俄亥俄河。就最簡單的層面來看,有兩種性質的主要思維:第一種曠野或土地的想法,假設不受人類發展的影響;另一種則是文化景觀的想法,處處受人類之影響。匹茲堡如同第二種性質的代表,因從1800年代末期開始,即已受到過度工業化開發的影響,環境受到嚴重的污染。
未來之蛋 None Group
FURTURE O 開始於正在初始化的未來,設定由一個更久遠的時間點凝視著我們現下的想像,此次展出的作品原皆為藝術家對於各自未來的ㄧ種觀點與投射,而影片的生產建立在一段敘事影像的平面之上,並將原有的個人作品剝除脈絡並於影像中再脈絡化,對應著現場的作品播映,嘗試以實驗性的拼貼影像做為FURTURE O 的論述;以及未來的想像。 None Group 由國立台北藝術大學美術創作研究所碩士班二年級的學生組成,成員有:李孟杰、黃雪喬、邱于芬、陳敬元、鄭安齊、吳思嶔、劉玗、溫鈞揚。
Marcel Dinahet
創作理念 Marcel Dinahet 所拍攝的是土地、水和空氣相接觸結合的那些邊界,還有岩石和海藻,還有道路、港口和波浪之間的接觸點。 Dinahet 拍攝的過程並沒有任何期待或目標,他並不是把攝影機當作自己視線的延伸,他一邊跑一邊伸長手臂地舉攝影機、讓它隨著潮流漂浮,或就只是擺著。因此,他所拍攝的影像並沒有被身體水平視線所面對或深處環境所定義,這也是為何他的電影如此干擾我們的平衡感。在海岸地區之後,土地的領域結束( finis terrae ),他開始探討其他以水為最重要元素的情境。從 2001 年,他開始拍攝一系列關於出海口影片,所以他選擇了淡水。由於羅亞爾河 (Loire) 過於危險無法下水拍攝,所以他拿著攝影機,用跑的方式去攝影。他與元素之間的摩擦(風、水),他與物之間的摩擦(草、鵝卵石、沙),讓我們可以聽到場景的聲音,也可以讓我們感受到感官上的優點,而這些優點並不只是依賴視覺而已。
朴奉伎 Bonggi Park
以漂流木殘缺漸失的生命體態,重新聚合創作出一新的藝術生命。「冥想世界」,從人與自然合一的角度,引領人們從環境中省思生態、環境的種種危機與衝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