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文章

新潟環境藝術專題:眾樂樂,擁抱里山-淺談「越後妻有大地藝術祭」與在地發展的關係

專欄文章分類: 
社區報第22期
Tag: 
越後妻有大地藝術祭
藝術領域分類: 
環境藝術

文/姚孟吟

曾幾何時,「越後妻有大地藝術祭」、「瀨戶內國際藝術祭」在台灣,從藝術界口耳相傳的盛事,成為城鄉營造必看的顯學。這似乎揭露了藝術與社區、藝術與生活不再是平行的兩條線,並透過藝術祭的興辦,有了緊密交織的可能。今年夏天,我終於有機會恭逢盛會,參訪第六屆越後妻有大地藝術祭,並在日本友人山口祥平的協助下,更理解這個藝術祭既「日常」又寓意深遠的規劃。

位於日本本島新潟縣南部的越後妻有,涵蓋行政區整合後的十日町市和津南町,面積有760平方公里,比大東京區還要遼闊!這裡長久以來是日本重要的米鄉,生產的「越光米」遠近馳名,但在二十世紀產業結構的轉型、以及嚴峻的天候條件下,面臨人口流失的危機,留下來的,幾乎都是守候祖先土地的長男,而且年紀都相當大。越後妻有,正在消逝中。

也或許是因禍得福,儘管每年都有五個月被大雪冰封,越後妻有極慢速的發展讓它得以保有其原始自然風貌與傳統,人與自然遵循著土地倫理而不僭越,讓多樣的生態得以共生共存,被喻為「里山文化」的典範。而2000年起始的大地藝術祭也在這個法則下,試圖以藝術作為橋樑,一方面,以藝術作為亮點振興當地的「人氣」,為在地發展開發出新的內容,另一方面,也藉由這片土地所蘊含的智慧,散播與推廣里山精神,重新找回在地生活的驕傲感。

大地藝術祭的創辦者北川富朗是日本極富盛名的民間策展人,他在1996年拋下經營已久的事業脈絡,毅然決然地回到家鄉,提出「大地藝術祭」的概念,並對地方政府與民眾進行說明與遊說,至今已累積超過2000餘場的社區會議。他在核心架構下,以他的盛名號召各方藝術家與團體,以越後妻有為實驗的公共領域,為在地文化進行保存、詮釋與反思,凸顯區域的經濟衰退所帶來的警訊與突破之道。

「藝術祭」作為生活新時序

六屆的大地藝術祭累積了超過200多件永久性的作品,儘管其維護費用相當可觀,但也創造了在地的就業與平日環境場域的可觀性。此外,藝術祭雖說是三年一展,但工作團隊在沈潛的籌備階段也相當活躍,以在地發展的各種事件(如2004年中越大地震的「幫助大地」計畫、後續的「空屋計畫」以及「梯田銀行」等),串連國內外專業資源,幫助在地生活回復到其原有脈絡。透過實質的參與和關注,越後妻有大地藝術祭已經成為在地居民以及所有參與者身體裡刻劃的記憶,更是行事曆中必須不能錯過的生活慶典。

相關專案: 
本系統已提升網路傳輸加密等級,IE8及以下版本將無法支援。為維護網路交易安全性,請升級或更換至右列其他瀏覽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