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文章

總監記事本#05 — 眼球世代

專欄文章分類: 
竹圍大小事
Tag: 
總監記事本
藝術領域分類: 
無類型限制

  初夏時,詩雨借了我一本書「給眼球世代的觀看指南」,一開始我就被封面和書名吸引上,照片是2012年日本太空人星出彰彥(Aki Hoshide )在太空中的自拍照,而書裡頭開宗明義地提出,在這視覺影像數量爆炸的時代,我們該如何理解這急速改變的世界以及我們在其中的定位?而這些影像又是怎麼影響我們,改變我們的想法,以及這個世界。

  當時,如同以往,過多的事情,讓我一直把這本書擱置在某個角落。直到最近,想從不同的面向重新觀看環境藝術行動議題時,再度拿起了手邊的資料,想瞭解到底尼可拉斯莫則夫Nicolas Mirzoeff說的眼球世代到底談了什麼。真的是越挖越深,書中描述「視覺文化」深深影響我們如何觀看這個世界,因為當我們的生活,已經變成絕大部份醒著的時候都在看著螢幕的時候,代表我們觀看這世界的方式已經有別於過去,這不只是傳統的媒體面對新的挑戰,更是直接影響到的是我們參與的方式。

  對於,身處在眼球世代的我們,因為多元的多媒體傳播感到興奮,但同時也感到害怕。暴露的是更多的現實,例如,現代化的生活讓我們生活方便許多,但隱形的成本為何往往不是我們願意去討論的問題,選擇性的感受會讓人忽視實際的問題。作者在描述由於原物料的全球流通,最終產品的受惠者往往不是原物料來源地,當他正在用筆電撰寫這本書的時候,這筆電裡是否含有來自剛果的銅?當我們在享受網路帶來的方便的時候,我們忽略了為了提升電力網絡,需要更大的供電系統,在美國,為了提供電力,人們在河流興建水壩,這大幅度的變更地景結構。這回應路易斯孟福Lewis Mumford提出的「隱形城市」理論,我們沒有這樣的網絡,沒法存在,但這樣的網絡,大部分的人是都看不到的。

  但看不到,等同於不存在嗎?然而當透過數據或者是視覺影像可以產出對照的時候,觀者是否就可以做出適當的判斷呢?文中提到「冰+煤」(Coal+Ice) 2011年由兩位策展人Jeroen de  Vries and Susan Meiselas,集結30多位攝影師的作品,讓大家從視覺上述說人類使用煤炭所觸發隱藏式的連鎖反應,透過現場視覺影像的對照請觀者細察現代性和氣候變遷的關聯性。去年,在舊金山做展覽的時候,也剛好看到這系列的巡迴展,在偌大的碼頭倉庫中,使用數組大型投影,視覺的衝擊很大,但現況的確並不單純。這又讓我連結到我最近看的韓劇(是的,我很需要這類的視覺文化來紓壓),裡面談到很多的議題,像是媒體是可以被操作的,不管是在過去還是現在,言論是可以被抹黑的,而真實的數據不一定是最重要的,因為權力更凌駕於上。有時候,我們不願意去面對,就如同陷入麵包與自由的二元遊戲規則中。

  讀完這本書,我覺得腦袋很爆炸,如同寫完這篇文章,我還是無法有任何答案。就用這本書的結尾做總結,「一旦我們學會看這個世界,我們才能採取必要行動的一部。重點是改變這個世界。」

p.s.詩雨,這本書還在我這,過一陣子再拿回去還你。

本系統已提升網路傳輸加密等級,IE8及以下版本將無法支援。為維護網路交易安全性,請升級或更換至右列其他瀏覽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