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rtrude Contemporary

Tag: 
Tag: 
Tag: 
Tag: 

 竹圍創藝創辦人︱蕭麗虹口述,朱安如整理

 在墨爾本城郊的葛楚街200號,這棟五層樓的英式老房子,從一樓的大片櫥窗看進去,就有藝術畫廊的味道──這是改建自廢棄倉庫的替代空間,每年在三個展間裡,舉行約20個展覽。樓上共有16個工作室,由(當地為主的)藝術家透過申請長期使用;名為Studio 18的工作室提供國際駐村,申請制與邀請制並行,讓國際藝術家、策展人、藝評家在兩週到三個月之間的駐居期間,能和澳洲當代藝術社群進行更多交流與對話。(圖片來自Gertrude Contemporary官網

 Gertrude Contemporary成立於1985年,最早名為「200 Gertrude Street」(葛楚街200號),清楚標示所在位置。成立緣起可溯自1983年,一群澳洲藝術家前往紐約參訪PS1當代藝術中之後,決定在澳洲建立起屬於自己的組織,鼓勵具實驗性的藝術創作與發表。儘管名字有所變更,Gertrude Contemporary一直是個關心年輕藝術家生態的交流平台。由於整棟建築物裡都是藝術工作者,又只開放一戶公開徵求國際藝術家駐村,因此對於駐村藝術家的接待與服務都相當完善,也更希望前來駐村者,能有更多和樓上、樓下這些當地藝術家/社群合作、彼此學習的機會。

 Gertrude Contemporary的旗艦展覽包括:the Octopus Series──成立於2000年,由策展人邀請具有新啟發的展覽計畫;以及Studio Artists Exhibition──每年年底由16名駐村藝術家組成的新作展覽。長久以來,Gertrude Contemporary與許多藝術社群團體維持良好合作關係(比如the Asia Pacific region),目前,他們也正與the Melbourne International Arts Festival、Next Wave Festival、以及the Melbourne Art Fair Foundation展開合作。此外,他們每年都有製作數個巡迴展覽、與雜誌(Art and Australia magazine)合作的藝術寫作計畫、教育計畫、拜訪國際策展人的計畫,以及由Gertrude策劃、編輯的出版計畫等。

 換句話說,進入Gertrude Contemporary,形同進入澳洲當代藝術領域的核心。和雪梨不同的是,墨爾本又有數位藝術相關領域的學術單位,因此,Gertrude Contemporary的工作室/展覽空間,也成為數位藝術家(或更著重實驗性的視覺藝術家)可能進入畫廊系統的有力管道。我很希望台灣的藝術家,能夠善用這個機會,與當地藝術家舉行共同聯展,一併結合、曝光。或許有機會參與在地展覽,甚至可以和當地藝評界、學術界有所連結,長遠來看,也有可能躋身澳洲「亞太當代藝術三年展」等國際大展之列。

申請小撇步

 Gertrude Contemporary是世界藝術村聯盟的成員之一,其他會員參與申請的機率也很高。他們希望徵求的人,不只是視覺藝術工作者,而要能更進一步「和當代藝術社群對話」,包括學術研究者、藝術評論者、策展人等。
 由於駐村並非全程免費,每週需支付165元澳幣,因此鼓勵想要前往墨爾本看看的朋友們,也透過文建會、國藝會等政府單位,申請相關補助。(圖片來源:Gertrude Contemporary官方網站。)

 敬告:版權所有,轉載敬請註明出處。

本系統已提升網路傳輸加密等級,IE8及以下版本將無法支援。為維護網路交易安全性,請升級或更換至右列其他瀏覽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