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iACTION! ──聯合陣線行為表演藝術工作坊紀實

最新消息分類: 
竹圍消息

撰文:顧心怡(竹圍工作室執行總監)

The Unifiedfield聯合陣線是由瑪塔‧莫瑞諾‧慕諾茲(Marta Moreno Munoz)與馬克‧嘉(Marc Chia),共同組成的藝術團隊,他們組成的目的在於自行創作與推廣當代實驗性的錄像,行為表演,現場音樂表演等領域相關的作品與藝術家,秉持著藝術家DIY的精神,在有限的資源下,以經營空間、創作或者與其他藝術家合作等方式,持續地探討前衛與實驗藝術在當代藝術創作中的角色與可能性。

聯合陣線獲選為台北當代藝術館所策劃的「 當代影像聚場系列展覽 9」,策劃九支以行為表演為主的錄像影展,從3月16日到4月15日在當代館外牆的電視牆播放之外,短短停留兩週的時間,與竹圍工作室合作,舉辦了為期三天的行為表演藝術工作坊,也與台北數位藝術中心合作,進行了一場以馬克‧嘉現場聲音表演的演出,以不同的方式介紹所謂現場表演(Live Performance)的多樣性以及其可以延伸的向度。

第一天的工作坊根據不同的現代論述的方向,釐清行為藝術(Action Art),行為表演(Performance Art)、行為錄像(Video Performance)、行為記錄(Performance Documentation) 與表演藝術(Performing Arts) 的區別,也用這9支影片來介紹不同的行為表演藝術者根據不同的議題、概念所呈現出的表演方式,逐漸地帶出來決定行為表演的四大元素:時間(Time)、空間(Space)、身體的存在(Presence of the Body)、與他者的關係 (The relation with Others), 藉由慢速度行走、設計指令,字的聯想等練習,逐漸啟動學員們的感官意識與他者之間的關係。

學員們經由分組討論,原本的陌生距離逐漸消弭,分享對於行為表演的想像、實際表演的經驗與曾經接觸到的震撼,或者以當代藝術的論述架構下的討論與批判,在每一次的練習中,重新觀察這個空間,打開想像力,找尋可以連結指令與表演的方式,例如,對著插座孔說祕密、對著台車座吹氣,吹到台車移動之後才離開等等,最後,每一個人以他最慢的速度,從空間的角落到另一個角落,察覺自己感官上以及心裡的變化,看看這些小小的新發現,能否為每天習以為常,漸而麻木的周遭環境帶來一些啟發。最後回家的作業,要帶著我們隨意翻到的中文字和英文字,發想一個在現實中可能無法實現,卻能用語言表現的表演概念。

第二天的工作坊先從歷史脈絡談起,從六○年代的前衛藝術浪潮:觀念藝術(Conceptual Art)、偶發(Happening)、隨機(Chance)、現場表演(Live Performance) 、維也納行動派,Fluxus 行動派代表藝術家的作品,當然透過這些圖片與影像的回顧,也讓我們看到了當今常被濫用的行為表演模式,如牲畜祭祀儀典、以身體作為畫筆、砸壞東西與吶喊等等,更能理解在失去了原本歷史脈絡與強烈的概念下,流於形式,在概念的傳達上卻趨於薄弱的危機。

在歷史回顧後,今天著重的練習在於聲音,大家圍坐一圈,聽著節拍器,慢慢地回歸安靜,根據指令,慢慢地發聲,此時聲音不再只是具有功能性或者意義(如講話或者唱歌),單音節或是一整串的聲響都已經無關,反而是跟著內在情緒,由意念而發的聲音,動作的同時,也察覺內心情緒,如恐懼、嚮望,期盼,意圖等的轉換。

而後,每個人開始分享他帶來的日常生活物件與自己的關係,從打火機、捷運悠遊卡、中藥包、橡皮筋、衛生紙、塔羅牌到停車場遙控器等等,無論是特意找尋,或者信手捻來, 或多或少透露出每個人對物件的心裡依存度與個人特質。而後,從這些物件與十二柱現有的空間,發展探索聲音的各種可能性,又是一個傷透腦筋卻很好玩的過程,除了最基本的敲擊、摩擦、彈射、甩動、磨蹭,拍打等等,更有因改變物理特性(如衛生紙沾水後,變成一坨,往鐵皮牆面拋去)所產生的音效,當這些聲音同時發生,既是聲響製造者更是聆聽者,在相同的時空下,共同創造主、副、分、合的表演關係。

最後的矇眼信任遊戲,帶領者與跟隨者之間必須在短時間建立起信任(或者認命)的關係,在短暫的托付與帶領當中,找到平衡,也找到兩人可以相依存的步調與逐漸建立的默契,有的人在全程中不斷的退縮、制衡;有的則是盡其在我的領導、關懷;有的更是沒有疑慮全權交付, 由此練習,創作者必須面對自己內心最深的恐懼以及意識到自己如何回應外界的指引與影響。

第三天的早上,陽光意外地露臉,一掃前兩日突如其來的低溫,我們在九重葛花架下,擺起了小桌,喝起了咖啡,享受這短暫而珍貴的陽光。今天,是工作坊最後一個段落,每個成員可以從前兩天所作的練習中擷取元素,配合竹圍的環境,做一個行為表演的呈現演出。觀察了四周一陣子,每個人談起可能有的想法與概念,憶玲相中了蓮霧樹下裝滿枯樹葉的大鼎,徒手翻炒;于菁則是希望延續矇眼的經驗,與當下與他肢體接觸的人即興互動;守瀚則是透過模仿狗的動作,尋找與狗共處的另一種可能。

守瀚首先走到牛牛曬太陽的角落,逐漸降低自己的身體高度,摹仿牛牛的姿勢以及身體的質感,視線隨著逐漸躺下,與牛牛達到同一水平面,正當快要達陣的時候,牛牛瞬間起身離開,由牠終結了這個表演。

于菁說明了他的想法,矇起了眼,將自己交付給在場的人,她首先只是以手帶身,試探性地在廣場上漫步,漸漸有人上前,與她發互動,有的只是單純地指引方向,有的則是與她產生了一段小小的肢體舞蹈,從不同的互動中,她以不同的情緒、節奏、身體張力直接回應當下感受,甚至毫無保留的拋出自我,最後大家不約而同地上前,以她為中心圍成一個圓,吟唱聲持續一陣子後,表演結束。

憶玲站在充滿落葉的大鼎前好一陣子,一切也都隨之安靜、凝聚,她逐漸地將雙手深入大鼎的內部,愈挖愈深,表面乾枯的樹葉有些許的翻動,一陣風吹來帶走了停留在最上方的枯葉,手,仍在內部翻攪,逐漸地,鬆動了被枯葉遮蓋住的腐化層,她持續著攪拌的動作,原本深埋在大鼎之下的陳年木炭,樹枝、灰燼,落葉經由攪動,逐漸浮出,與表面乾枯的落葉漸漸地融成一體,這時,大鼎底部的裂縫中滲出一道涓細的水柱,與不斷攪拌浮出表面的腐敗物質相呼應。

短短三天的工作坊,對Marta 與Marc而言,只能對行為表演作一個簡短的介紹,特別是歷史回顧與代表藝術家的作品,都是點到為止,但是學員們反應,這樣有系統的介紹,是台灣在行為表演的學習過程中少見的,即便是透過簡單的練習討論,也可以打破線性的慣性思考,在習以為常的生活中,重新開啓感官與想像力,一個概念,一個感覺都可以此延伸,化為行為表演的行動。

延伸閱讀:
Official website of the Unifiefield
Ubuweb
Inter art actuel magazine
Live Art Development Agency
Netherlands Media Art Institute
Performa 11
Performancelogía
Selected instructions by Yoko Ono
Performance Art Research (Helge Meyer)
Performance space (London)
Bartolomé Ferrando

相關藝術家: 
本系統已提升網路傳輸加密等級,IE8及以下版本將無法支援。為維護網路交易安全性,請升級或更換至右列其他瀏覽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