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計畫與坪林國中合作,邀請藝術家陳科廷擔任教學老師,透過16節課程與2個班級共43民國中生合作,從妖怪議題切入,反思人為破壞環境的行為。
- 第一週的課程
第一週的課程中,我們將教學重點放在台灣的地理環境、移民歷史、海神信仰這三部分,並且搭配戶外的廟宇參訪,引領學生對在地和台灣的信仰文化有更多認識,串起對於海、河、山的生態關懷,將海洋環境的主題課程帶入群山環繞的新北市坪林國中,讓孩子們重新認知自己腳下的島嶼。
這一週的課程有以下重點:(a)了解台灣的地理環境及附近的海洋知識 (b)了解台灣的移民歷史與海神之間的關係、重要性及信仰變遷(c)透過戶外參訪廟宇,認識坪林在地的移民歷史(d)讓學生以自身的形象特徵、性格,畫出RPG角色─鯨魚騎士(e)介紹此次課程的脈絡、學習手冊的使用。
- 第二週的課程
這一週的課程有以下重點:(a)了解武士島動亂,即日本311地震引發的海嘯 (b)介紹台灣921大地震 (c)透過影片的介紹,認識海洋妖怪傳說和海洋面臨的人為災害 (d)以學習單來設計「現代妖怪與牠們的產地」和「除魔工具」。
延續上週的課程,第一節開始,科廷老師繼續讓同學完成手冊中的鯨魚騎士的角色設計,不過學生似乎對於人物設計的方向沒有頭緒,有些人反而是依自己的喜好去完成。發現到這點時,科廷引導學生進一步去思考鯨魚騎士真正的特質,需要符合手冊中p.6所提到的三點「真相之眼」、「仁愛之心」、「重生之手」。重新帶領之下,他們漸漸地有抓到環境保護的概念,師生們的討論熱絡也讓這堂課多了點活潑的氣氛,最後,讓幾位同學上台分享自己設計的作品。
第二節回到手冊上,介紹了古老精怪與現代妖怪的差別,其中我們著重於解釋「現代妖怪」的部分。首先,播放了一部2019年公視「我們的島」攝影團隊的影片,裡面記錄著台灣海洋的現況,從海洋垃圾無所不在的侵擾海洋生物到塑膠微粒是如何危害著人體健康。接著再介紹比較少認識的災害—水下噪音、養殖漁業的藥物汙染,像是從船舶航行到海底爆破,透過播放海底聲音的紀錄,可以讓學生了解海洋環境中的人造噪音對海洋生物來說是很痛苦的;藥物汙染的部分,人們所使用的化學藥品如抗生素、癲癇藥等等也是會影響海洋生態。
- 第三週課程
第三週我們將教學重點放在海鮮挑選指南、碳足跡與食物里程,這一週的教學目標如下:(a)以故事帶出海鮮背後的碳足跡 (b)不同漁法的食物背後的碳足跡 (c)以小劇場和互動桌遊體驗生活中的碳足跡 (d)了解食物里程的定義跟如何計算
上週課堂的最後環節是設計除魔工具,這週第一堂,我們留20分鐘的時間繼續讓學生完成以及上台分享,緊接著介紹赤潮,它是海洋災害的一種,主要想讓同學理解自然現象與人為災害的差異是什麼、會造成什麼樣的破壞,不過這裡的災害介紹可以放在設計除魔工具前,這樣也可以供同學參考。課程進度已經來到了手冊的第三節,以故事的敘述和問題設計,讓同學們開始思考海鮮背後的碳足跡,討論到海鮮的食物,必然會討論到與我們日常息息相關的海鮮。科廷老師讓同學們集思廣益,哪些食物適合攜帶出海,從中介紹了烏賊、龍蝦、草蝦、紅糟鰻魚……等等,接著再到大家的學校午餐和日常飲食,同學們紛紛表示平常很少會吃海鮮,即使是學校的營養午餐也是,海鮮並不常出現在菜單上,多少可能是受到地緣關係影響,山上的生活環境讓他們對海鮮的攝取是較少的,此外,科廷老師也介紹山中的鹽—羅氏鹽膚木做額外的補充。
- 第四週課程
第四週我們將教學重點放在介紹海洋垃圾、廢棄物種類、公有地的悲劇以及資源生命週期 ,這一週的教學目標則在:(a)以在地的實際例子探討公有地的悲劇 (b)透過線上遊戲認識海廢 (c)播放youtuber的影片了解一天垃圾的製造量
課程一開始,科廷扛了一段被截取下的樹幹進到教室,隨後便在黑板上寫下「她怎麼了?」,以問題帶起同學們對樹木的好奇:「為何樹會倒下?」,科廷把它整理成人為和自然兩類,學生各自拋出了不同的答案,對於自然而言,學生紛紛說出一些例子,像是土石流、地質鬆散、颱風、病蟲侵蝕、老化枯死,而人為則是砍伐作為建材、家具、用紙、種植經濟作物、土地使用等等,從中可以發現學生對於這方面是有一定的認識。接著,科廷跟大家介紹了這塊樹幹以及它的由來,於是科廷先描述城市中或校園裡常見的椰子樹—可可椰子和亞歷山大椰子,邀請學生上台畫出想像中的椰子樹,並以可可椰子和亞歷山大椰子揭開椰子的奧秘。那麼這塊便是椰子樹,並且是坪林國中近日被砍伐的椰子樹,那麼為何學校附近的椰子樹倒下了呢?這是因為跟公有地悲劇相關的,政府、學校、區公所、警察、居民的溝通及共識沒有達到,而造成無辜的樹木就這樣被砍伐。
- 第五週課程
第五週我們發展了一項活動「垃圾怪找誰」:請同學於上課當天,蒐集從起床到上課之間所製造的垃圾,不包含衛生紙,僅需記下張數,並將之帶到課堂中。將垃圾秤重,並比較、介紹大家的垃圾,以及討論是否有可以回收的資源,如何從生活中減量。接著將播放吉卜力工作室製作的長篇動畫電影「崖上的波妞」,在這部電影播放後,科廷老師設計了一張學習單,列出讓大家探討人與自然生態間的問題,所迴響的反應與討論以及後續對這部電影的感想,用電影讓學生思考自然與人類的互動關係。學生多數都曾經看過這部電影,但經過課程的引導,學生們也帶著和過去不一樣的觀點重新思考這部自己熟悉的影片,因而引後觀後熱烈的討論。
- 第六週課程
第六週我們將回顧除魔的三大原則:循環共生、保育維護、永續經營,透過舉例大自然中的各種保護構造、機制,提供學生創作的參考之外也搭配了戶外採集課程,這一週的教學目標如下:(a)回顧除魔的三大原則:循環共生、保育維護、永續經營 (b)觀察自然界中的各種保護、防禦構造 (c)校內戶外採集自然界中的動植物 (d) 進行除魔包創作分組、設計除魔包草圖
- 第七週課程
第七週,我們從班級教室移到空間較大的化學教室,建議先前找好足夠的空間提供創作跟成果發表的教室。課前檢查環境時,我們也事先收拾化學教室中危險物品,並設置固定的垃圾袋及回收地點,以便學生最後整理教室時,把自己的垃圾帶走,這也是讓學生了解自主空間整理的重要性。
這一週的教學目標如下:(a)完成除魔包設計圖 (b)依照設計圖製作除魔包雛形 (c) 讓學生各自簡介目前的進度及製作問題,及下周可能需要增加的材料 (d) 老師針對每組作品提供建議
- 第八週課程
科廷特別邀請在慈恩藝術村駐村的小林拓老師來到課堂中進行現場樂器吹奏以及自身捕魚的經驗,後續的課堂將針對學生作品的問題提供參考範例,繼續完成除魔包。
這一週的教學目標如下:(a)透過小林拓老師的經驗分享增加學生們的見識 (b)搭配作品說明引導學習單紀錄除魔包的功能特色、對付的妖怪和如何創作。(c)持續完成除魔包作品
- 第九週課程
這週的進度是讓除魔包作品完成,寫下作品說明卡,依實際發表的展示方式,老師到各組工作區,詢問協助,讓同學完成作品的細部修正,並且最後讓學生練習如何闡述自己的作品。教學目標如下:(a)完成的作品,做最後的細部修正(b)小組同學互相分享,完成150字的作品說明卡 (c) 每組5分鐘練習時間,實際將作品佈置成下週預計展示的樣貌,並向小老師及同桌的其他組別練習介紹,再由小老師給予回饋及修正。
- 第十週課程
我們從化學教室移到圖書館,從硬體設備上來說,圖書館相當適合,有投影機、LED軌道燈、活動式黑板,有了展示燈的補助下,作品也能有更好的環境空間展出。這一週的教學目標如下:(a)帶學生認識成果作品的展示空間,分配位置後開始布置各自的作品 (b)各組學生個別上台介紹自己的除魔包、工具,及相對應的妖怪,分享創作的過程及材料 (c) 分享的同時大家可以將對作品的想法寫在評分表上且發放3張貼紙,貼在喜好的作品上
- 學生作品成果展示
作品說明|
這是一個在森林撿垃圾的魔包,然後這個妖怪的名字是垃圾人,它的功能是製造垃圾而且主要是在山中,技能則是從嘴巴吐出垃圾。這個除魔包是從最一般的側背包開始創作,加上鐵條、竹筷子、泡棉、塑膠繩,除魔包有AI人工智慧,加了一些手、腳,也會自動把垃圾撿起、天線會自動知道垃圾在哪,讓它自己走。主要想傳達的訊息是要大家在山上旅行時,不要把垃圾丟在山中,這樣才不會造成動植物死亡。
作品說明|
這是水溝吸塵器,專門清理水溝裡的垃圾,由包包最頂部的管子吸到包包表面的網子裡,可以清完水溝裡的所有垃圾,就像吸塵器一樣,而我們把那些垃圾命名為「?」,因為這些垃圾充滿著未知,不知道垃圾有多少、不知道有多危險,就是命名的由來。想傳達的是隨手丟垃圾到水溝,不只影響路上的美觀,也會影響海洋,因為水溝也是會流到大海的,所以在生活上做個小小的改變,就能大幅改善海洋的生態了。
作品說明|
這是一個會上海平面上升的妖怪,名叫「擊敗灌滿你」,聽起來非常奇怪。二氧化碳破壞大氣層,讓溫度上升,然後地球暖化誕生了這個妖怪,所以我們做一個除魔包來對付這個妖怪,它出現海就會上升。除魔包會把垃圾跟海水除掉、吸收二氧化碳變氧氣。希望人們不要大量製造廢氣。
作品說明|
這個包包的名字是食垃怪,材質是塑膠、鋁、膠帶、紙盤、鐵條。我們要消滅的是垃圾,比如塑膠製品、紙類等等,它會出現在各個地方,比如海灘,它具有眼睛,可以觀察環境,看到垃圾後就會用手把垃圾抓起來,並且把垃圾放進嘴巴吃掉,吃掉之後變成排泄物,排出後會變成大自然中的堆肥材料。我們要反映的環境議題是環境污染,因為我們地球實在太多垃圾了,而且造成汙染,所以我們要幫忙把垃圾消除。
作品說明|
我們這組的作品是要影射現實裡有很多吸管被人類亂丟,最後流進海洋裡造成許多海洋生物以為那個是食物,所以把它吃下肚,或是卡在身體令許多生物死亡。因此我們創作出了廢物吞食者,我們的想法是這個書包是一個會把吸管吃下肚的怪獸,希望可以減少垃圾。
作品說明|
我們這台粉紅空氣清淨機是為了消除我們的怪物「手機廢氣」,它的功能是把廢氣吸入轉換為乾淨的空氣,書包內有手機回收器、零件利用AI,可把手機零件變成書包可利用的,最終目的也是把空氣都變乾淨。
作品說明|
我們做的作品是「除魔星月包」,在背包上加上除魔用具、淨化筒和夾子,用來打敗汙染空氣的妖怪—灰濛濛,還有漂在海面上的妖怪—垃圾妖怪。我們想藉由這個作品向大家說明空氣污染的嚴重及海面上垃圾很多的問題,希望大家不要亂丟垃圾,做好資源回收、永續資源再利用,也希望大家多搭大眾運輸工具,使空氣污染減少。只要有心,任何人都可以為保護地球盡一份力。
作品說明|
做除垃包的目標是讓大家不要亂丟垃圾,丟到海裡會讓許多生物死亡,例如海龜會以為塑膠袋是水母,避免食物鏈被破壞造成人類的困難。不要使用一次性餐具,解決方法可以帶環保餐具。除垃包會出現在偽水母,出現的地方有出海口、海邊、沙灘。
作品說明|
它的用處是打死出現在森林且砍樹的山老鼠,做它是因為有一天樹木會被砍筏。它的材質很多,可以在森林中隱身,因為有迷彩布,也有降落傘可以讓我們更容易從空中逃離,還有竹槍可以從遠方打山老鼠,因為山老鼠是近距離攻擊,所以要做較多可以從遠方拋、打的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