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圍工作室二十五週年

竹圍工作室二十五週年:相關文章

空間交換促成的人脈連結——郭奕臣「STUPIN」計畫

December 23, 2019

空間交換促成的人脈連結——郭奕臣「STUPIN」計畫 文 董佳昀 各個時代因應著不同的藝術潮流,發展出具不同時代特色的藝術家創作環境。「藝術家需要什麼?」、「培養藝術家需要什麼樣的條件?」這樣的問題在不同的時代中不斷地被思考,二十四年前伴隨著這些問題,竹圍工作室誕生了。然而只要還有藝術家,這個問題勢必不會終結。 空間與人脈的資源整合...

專題短講:穿越迷霧——探索生態藝術的概念與發展

October 09, 2019

竹圍工作室25週年 In Art We Care:生態永續的行動 專題短講:穿越迷霧——探索生態藝術的概念與發展 講者:周靈芝 本次工作坊專題短講,邀請到長期關心生態藝術的研究者兼藝術家周靈芝演講。她從生態藝術的概念以及概念的發展來討論生態藝術關心的議題,同時介紹代表性的藝術家及作品讓聽眾更加了解生態藝術的歷史脈絡。  

專題短講:文化實踐與環境永續教我們的八件事

October 09, 2019

竹圍工作室25週年 In Art We Care:生態永續的行動 專題短講:文化實踐與環境永續教我們的八件事 8 things we have learnt about cultural practices and environmental sustainability 講者:Marie le sourd 本次專題短講的邀請對象為歐洲On The...

竹圍工作室25週年 In Art We Care:生態永續的行動 工作坊紀錄

October 09, 2019

竹圍工作室25週年 In Art We Care:生態永續的行動 工作坊紀錄 本次工作坊針對藝術與生態議題,以三個不同方向進行分桌討論,分別從「如何以創作回應生態困境」、「全球下的藝文環境及生態議題」及「與水親近的挑戰與提案」角度回應生態藝術的問題。以下彙整各桌討論內容:

以國際平台推進生態藝術議題——談綠色藝術實驗室聯盟(GALA)與ARTCOP21

September 20, 2019

以國際平台推進生態藝術議題 ——談綠色藝術實驗室聯盟(GALA)與ARTCOP21 文|洪秉綺 竹圍工作室近年來逐漸從實踐者的角色延展到建立橋樑的角色,無非是有鑒於資源整合的重要性。相信邀請關心生態議題的各界人士齊聚一堂之必要,透過討論與溝通,進行更長遠的規劃。現今的國際平台很多,但著力在藝術生態的推動尚在發展中。...

藝術跨域公民科技——初探「大河小溪全民齊督工:地圖平台建置計畫」

September 20, 2019

藝術跨域公民科技 ——初探「大河小溪全民齊督工:地圖平台建置計畫」 文|錢又琳 1995年竹圍工作室(以下簡稱工作室)成立,自此以民間非營利藝術組織及藝術村之姿,鼓勵並協助「創藝者」用藝術行動實踐與參與社會議題。工作室擁有多年跨領域合作經驗,以及國際網絡連結的動能,逐漸成為資源連結及交流平台,並更專注推動藝術領域投入社會永續。

用藝術和創意解決環境難題——「In Art We Care:生態永續的行動」引言

September 20, 2019

用藝術和創意解決環境難題 ——「In Art  We Care:生態永續的行動」引言 文|蕭麗虹(竹圍工作室創辦人、主持人) 竹圍工作室25週年計畫的第一個子題與系列活動「In Art We Care:生態永續的行動」,回顧25年來竹圍工作室從藝術出發的生態關懷。 竹圍工作室從在地出發,也見證所在環境的變遷,...

從策展概念擴散,打造無疆界的永續精神場域 ——吳虹霏與本末工作室

September 20, 2019

從策展概念擴散,打造無疆界的永續精神場域 ——吳虹霏與本末工作室 文|許祐綸 如果「永續」是種哲學思索,從個人出發的思路探勘,可以擴散為什麼樣的實踐平台?2015年底,臺灣少數以藝術思維結合生態永續議題平台「Nature More 本末工作室」誕生,宣示「腳踏泥土,擁抱雲端」:線上,這是個資訊分享介面,...

本系統已提升網路傳輸加密等級,IE8及以下版本將無法支援。為維護網路交易安全性,請升級或更換至右列其他瀏覽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