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進駐

張慧婷 Stephanie Cheung

張慧婷 Stephanie Cheung

駐村日期:2015/07/03 - 2015/08/31
視覺藝術
香港

張慧婷畢業於香港大學,學士雙主修比較文學及藝術,哲學碩士研究題目為香港的公共藝術。現為倫敦藝術大學的博士生,研究中國內地、香港、澳門及台灣的參與式藝術。2015年獲選為Angela Gill Johnson獎得主,贊助來台駐村兩個月進行研究與訪談,並且於同年獲得亞洲文化協會獎助金。

張慧婷主要從事白牆以外的藝術。現任MaD(Make a Difference)創不同協作的總策劃人,負責節目及創意方針,經常與不同界別的朋友協作,實踐回應社會現況的創意計劃。

作為一個獨立文化工作者,她會在公共領域策劃藝術項目,其中以協作及參與式過程為主。她認為「策劃」(curate)是關懷(care),藝術是一種媒界,思考怎樣存在於這個世界。

她於香港藝術學院,任教藝術學士課程的公共藝術;也曾於香港中文大學及嶺南大學,教授藝術史及藝術理論。在工餘時間,她與朋友以本地藝術小組織artmatters的名義,為來自不同背景的朋友,分享與社會息息相關的藝術賞析。

做創作的事候,她以開放形式(open form)探討跨主體(inter-subjective)的對話。她的作品都是過程,以可觸可感的物料,塑造感知與關係,亦常用文字,探索多重語境。

寫作也是她工作/創作的重要一塊,探討藝術與觀眾及社會環境的關係,於 World Art,CAA Review,Asian Art News,《藝術家》,AM Post,《信報》等本地、區域刊物及學術期刊發表。為接觸普羅大眾,她曾是公民媒體《主場新聞》(已結束)的博客。除了文章,她也寫詩。

駐村期間,她前往蘭嶼,結識了在當地發起回收計畫的原住民阿文和他的夥伴們,她將與他們合作,將他們的故事轉化為繪本,思考發展的議題。在台期間,她也同時參與於台北當代藝術館的「以藝術之名:香港當代藝術展」,配合展覽,也在竹圍工作室的協助下舉辦了「給每一天的練習曲 x 竹圍美食團」。

補充說明:

Angela Gill Johnson獎的由來為Angela Gill與他的中學同學於2014年來台灣參加50週年同學會旅行時,因身體突然感到不適,先行離我們而去,香港聖心女中’64的同學們為了紀念熱愛藝術的她,希望她的愛可以遺留給有創意的人,決定集資募款,與她的先生Richard Johnson共同委託竹圍工作室,挑選一位香港創藝家以及一位台灣創藝家在台灣進行兩個月的創作,並進行必要的行政協助。此計畫首先將安排香港藝術家在台駐村兩個月,除了在竹圍工作室進行駐村創作外,亦會安排短期在台灣不同的城市進行短暫的文化交流行程。

合作單位

竹圍工作室與Angela Gill Johnson獎合作駐村計畫

本系統已提升網路傳輸加密等級,IE8及以下版本將無法支援。為維護網路交易安全性,請升級或更換至右列其他瀏覽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