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沛妤 Pei Yu Chen (Doris)
畢業於台南藝術大學動畫與影像美學研究所的影像美學組,畢業論文探討數位藝術與表演藝術的結合成為當代數位藝術與劇場表演的全新語彙。擅長藝術評論,目前正學習攝影、數位修圖與錄像創作。兩度獲得台北數位藝術節數位評論獎,曾任《藝術觀點》與「台灣數位藝術知識與創作交流平台」執行主編。關注主題為影像藝術、電影藝術、跨文化藝術、數位藝術、動植物藝術、靈魂與自然等主題。曾於澳洲進行為期2年的打工度假計畫,期間參訪各大畫廊、美術館與工作室並訪問多位國際藝術家,對於國際文化交流有濃厚興趣,文章主要刊登於《藝術家》雜誌與「台灣數位藝術知識與創作交流平台」。
2017年,獲選竹圍工作室與印尼Ruangrupa的國際藝術進駐交換計畫,至雅加達駐村兩個月,參與雅加達雙年展的規劃團隊。
學歷
2014 台南藝術大學動畫與影像美學研究所影像美學組
2011 靜宜大學大眾傳播學系
2008 中台科技大學應用外語系
經歷
2017迄今 「藝術書寫工廠」特約作者
2014迄今《藝術家》雜誌特約作者
2014-2015「台灣數位藝術知識與創作交流平台」執行主編
2012-2015《非常評論》特約作者
2011-2014《藝術觀點》執行企編、執行主編
獲獎
2016 Inner North藝術獎,入選,澳洲坎培拉
2013 數位藝術評論獎,入選,台灣台北
2012 數位藝術評論獎,入選,台灣台北
2012 第四屆新唐人攝影大賽,入選,美國紐約
發表文章
● 〈通往輪迴的數字邊界─宮島達男「連接一切」個展〉,台灣數位藝術知識與創作流通平台,2017年3月
http://www.digiarts.org.tw/chinese/Column_Content.aspx?n=F70...
● 〈在地文化與自然的當代視覺擴散:Cairns Regional Gallery凱恩斯區域型畫廊〉,《藝術家》,2017年3月
● 〈焦慮的出口,保羅‧維希留(Paul Virilio)的裝置作品《退場》(Exit)〉藝術書寫工廠,2017年2月
http://news.deoa.org.tw/index/contentpage?id=93
● 〈描繪我們之間的你─「寵物」作為記憶凝結的藝術〉,《藝術家》,2017年2月
● 〈純白之夏,沉浸在虛擬的The Beach〉,藝術書寫工廠,2017年1月
http://news.deoa.org.tw/index/contentpage?id=87
● 〈顏影之詩─坎培拉國際電影節〉台灣數位藝術知識與創作流通平台,2016年11月
http://www.digiarts.org.tw/chinese/Column_Content.aspx?n=F70...
● 〈如果觀看世界只剩下雙眼─體會Jess Johnson的《Ixian Gate》夢境〉台灣數位藝術知識與創作流通平台,2016年3月
http://www.digiarts.org.tw/chinese/Column_Content.aspx?n=F70...
● 〈追蹤錯亂的旅途記憶:Daniel Crooks的「騎乘魅影」個展〉,《藝術家》,2016年3月
● 〈關於藝術,我有很多話要說!Julian Rosefeldt的Manifesto展覽〉,《藝術家》,2016年2月
● 〈印尼V.S.澳洲藝術家於墨爾本駐村計畫「MSG」〉,《藝術家》,2016年2月
● 〈獨唱高調的私人品味─ Mofo藝術節〉,《藝術家》,2016年2月
● 〈現成的拷貝藝術─安迪沃荷與艾未未聯展〉,《藝術家》,2016年1月
● 〈私密的聆聽─音樂實驗表演「家」(DOMICILE)〉,《藝術家》,2016年1月
● 〈跨海地圖─2015澳洲達爾文國際藝術節(Darwin Festival)〉,《藝術家》,2015年10月
● 〈藝/異域旅程:澳洲藝術家交換計畫─「北邊」(North)聯展〉台灣數位藝術知識與創作流通平台,2015年8月
http://www.digiarts.org.tw/chinese/Column_Content.aspx?n=F70...
● 〈靜默與幽默的形體劇場「魔梯之夜」〉,《非常評論》,2015年4月
http://www.vtartsalon.com/1337
● 〈從影像穿透時空的靈魂想像,你看見了「鬼魂的迴返」嗎?〉,《藝術家》,2015年1月
● 〈科技的溫度與擴散─安娜琪舞蹈劇場X叁式「Second Body」〉台灣數位藝術知識與創作流通平台,2014年11月
http://www.digiarts.org.tw/chinese/Column_Content.aspx?n=F70...
● 〈與螢幕的互動與記憶─周東彥作品《我和我的午茶時光》〉,《非常評論》,第23期
● 〈切片與停格:周書毅《關於活著的這一件事》中的視覺變化〉台灣數位藝術知識與創作流通平台,2014年5月
http://www.digiarts.org.tw/chinese/Column_Content.aspx?n=F70...
● 〈動畫、裝置或電影?實驗影像動畫與展示場域的作品實驗性思考〉,《非常評論》,第22期
● 〈穿透記憶的空間:周東彥個展「光流格影」的流動與互動〉台北數位藝術中心2013年刊
● 〈「她」的青春幻想投影《Show Her/Her Show》曹筱玥數位藝術個展〉台北數位藝術中心2013年刊
● 〈與眾不同的攝影眼:思考藝術紀錄片影展的「藝術性」〉台灣數位藝術知識與創作流通平台,2014年3月
http://www.digiarts.org.tw/chinese/Column_Content.aspx?n=F70...
● 〈雜訊的形狀:葉永楠的《圖形話語》〉,《非常評論》,第21期
● 〈觀戲的空間及位置的轉換:Lab實驗啟動計劃《Yes! Try Out》〉,《非常評論》,第20期
● 〈穿透攝影的平面思考─邱國峻作品《神遊之境》的多層次空間〉,《非常評論》,第18期
● 〈數位屏幕的流變性:周東彥作品《空的記憶》中的投影空間與影子〉,「數位藝術評論獎」,2013
● 〈展示空間的流動與觀者視點的轉換─「迫聲音─音像裝置展」〉,《藝外》,2013年12月
● 〈腦波秀?表演秀?從《腦皮質_腦電波與編舞實驗計劃》談資訊視覺化的實驗〉《藝外》,2013年8月
● 〈手機、螢幕、表演─周東彥作品《我和我的午茶時光》〉,《非常評論》,第13期
● 〈實驗腦內動態圖像:魔幻動畫展〉,台北數位藝術中心2012年刊
● 〈與光譜共舞、共生:數位漫舞時代〉,台北數位藝術中心2012年刊
● 〈鳥瞰、複訪、歸檔:許怡慈作品《家庭記憶》〉,《非常評論》,第12期
● 〈重返、記憶、投影:八娜娜作品《無地緣》系列〉,《非常評論》,第10期
● 〈擺盪的時間與空間:徐瑞憲《記憶的迴聲》個展〉台灣數位藝術知識與創作流通平台,2013年5月
http://www.digiarts.org.tw/chinese/Column_Content.aspx?n=F70...
● 〈用動畫描繪私密日記:《「我說啊….,」我說》裡的流動照片圖像〉,《非常評論》,第08期
● 〈車框、景框、視框─河床劇團「開房間」計畫〉,《非常評論》,第06期
● 〈[數位藝術關鍵字系列] 身體與屏幕Ⅱ:舞蹈、錄像、框架〉台灣數位藝術知識與創作流通平台,2013年3月
http://www.digiarts.org.tw/chinese/Column_Content.aspx?n=F70...
● 〈[數位藝術關鍵字系列] 身體與屏幕Ⅰ:舞蹈、影像、框架〉台灣數位藝術知識與創作流通平台,2013年2月
http://www.digiarts.org.tw/chinese/Column_Content.aspx?n=F70...
● 〈影與影子 〈空的記憶〉中的螢幕裝置〉,《藝外》,2013年3月
● 〈貫古恆今的屏幕風景:論TeamLab數位藝術作品中空間、視點及展示場域的轉變〉,「數位藝術評論獎」,2012
合作單位
駐村作品
陳沛妤受雅加達雙年展之邀成為其雙年展期間合作藝術行政,主要工作為國際媒體宣傳曝光及藝術家接洽。其背景為藝術評論,因此能夠運用專業創造話題並強化內容深度。在國際媒體方面,每兩週選擇一至三位藝術家撰寫有趣的故事主題,並協助完成公關稿發布至各大國際媒體。舉例如下:
(1) 生態與環境:Lifepatch、Dea Wydia、Setu Legi
(2) 工藝與社區:Komunitas Quiqui、M. Cora
(3) 藝術與歷史:Iswadi Basri、Yongseok Jeon
另一方面,定期撰寫相關藝術評論並寄送至各藝術網路媒體或實體雜誌進行國際交流,除了提升印尼藝術家未來進入各大畫廊的能見度,更能促進藝術文化在印尼當地或是國際上的討論。
駐村心得
一開始我跟大家一起參加了音樂祭,認識很多朋友,到離開前都還很不捨。期間我自己拍了一些小短片與照片,也錄了一首歌。
除了工作內容之外,最重要的就是友情,重點在於參加雅加達雙年展認識很多新朋友,無論是策展人、藝術家,讓我開闊了很多不同的想法以及對未來的規劃。而且大家不只是一起坐在辦公室無聊的工作,而是一起完成一件事的心情。每天在同一個地方見面,一起吃飯一起下班,期間還在倉庫的工作室認識新的朋友,我的收穫真的不只是物質上的各種禮物,他們還來送機送禮物,我知道這些朋友都會是一輩子的,這些收穫是無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