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文章

從當代館出發!中山雙連街區「巷弄尋藝」裡「街」大歡喜

September 25,2017
專欄文章分類: 
媒體報導
藝術領域分類: 
環境藝術

2017年09月25日 04:14 中時電子報 林宜靜/整理報導

藝術不用捨近求遠,「它」就在我們身邊!公園裡繽紛的公共藝術喚起了思想種子;耳邊傳來的歌聲,讓人回溫起過往的美好;欣賞完當代館當期展覽後,不妨從雙連街區出發,漫步在巷弄裡,遇到美好人事物,探險藝術來尋寶!

台北當代藝術館與台北市大同區中山雙連街區自 9月23 日至 11月19日盛大推出「2017 街大歡囍—當代 x 社區藝術節」。當代館自 2012 年開始與中山雙連街區合作社區藝術節計畫,邀請藝術家以在地居民的日常生活為元素,創造出一系列與社區人事物互動激盪的創作。

今年,在積累了六年的歷程與能量後,特別邀請丁建中、走路草農/藝團、林婉玉、紀柏豪、張博洋、黃至正、葉廷皓以及艾莉‧艾恩斯(Ellie Irons)等八組藝術家,以當代館與社區間長期合作的互信與互動關係為基礎,在意想不到的巷弄間裝置一件件交融了在地記憶與旅人驚喜、充滿生活日常風貌的作品。

轉角遇見‧巷弄間的生活藝術

黃至正以人們對「家屋」的形象進行創作,將一幢幢披覆銀箔的木製小屋直接置入社區空間裡,挑戰當家的概念被濃縮置放到社區,成為生活場域中的異物時,居民會如何看待這些「家」;而林婉玉則從自身出發,以家族故事與當代館四周街區的重疊,帶領觀者一同徒步閱讀。本次也邀請於竹圍工作室內駐地創作的紐約藝術家艾莉‧艾恩斯(Ellie Irons)帶領社區居民重新撿拾臺灣城市空間裡緊縮的綠意,以建築狹縫或空地上的野草野花進行《雜草色調》工作坊,將城市中被忽視的自然轉化成共同創作的藝術作品。

記憶穿牆‧漫遊街區歷史

本次展覽邀請藝術家對於當代館周邊街區空間進行觀察,將其轉化為創作能量以多元的形式呈現,為觀眾打開一扇通往過去的窗口,舊時街區畫面穿牆而入,似乎變得更加觸手可及,帶來一種火辣辣的現實感。由劉星佑和陳漢聲組成的「走路草農藝團」分別透過錄像紀錄、農產品包裝圖樣採集後以手工印製的包材回歸原初的產銷鏈之間,重新連結消費者與生產者的關係。

而張博洋通過鏡頭重新書寫這六年間中山雙連街區的轉變,藉由社區時空斷面的疊印再造,指認斷面異同之間,留下人們的生存痕跡;丁建中則蒐羅赤峰街二手五金零件店舖的齒條皮帶,作品透過馬達動力帶動皮條,構置出一個牽動起當地居民記憶的裝置作品,同時映照出街區產業變遷及人文歷史的變化。

科技串聯‧未來想像進行式

當網路科技興起後,社區裡的人際網絡不再限於街坊鄰里間接觸互動,虛擬網絡所串連起的各式社群,如今已超越實體社區對當代社會的影響,藝術家有感於社會變遷之快速,對於當下做出立即地回應與速寫。葉廷皓將無形的聲音轉換為可見的圖像,展期間網路廣播活動也透過虛擬的雲端鏈結讓創作者與觀眾能夠不受空間限制即時互動。

紀柏豪則著眼於時下興起的共同工作室生產模式,從一張桌子出發,探討隱藏於巷弄之間的共同工作室對於社區扮演何種角色,進而與周邊實體社區產生連結。城市變幻不息,總有些彷彿恆常固著的人默默付出著,這些人,這些故事成為秋天徐徐散落俯拾即是的風景,慢慢地鋪展開來。

「2017 街大歡囍—當代 x 社區藝術節」期間,當代館也陸續規劃了由參展藝術家親自帶領的一系列【生活美學工作坊】,以及針對在地居民或對街區導覽有興趣的民眾所辦理的【《我係在地人》導覽員培訓工作坊】,此外還有社區走街導賞及語音導覽租借等,就是要邀請您與我們一同來趟豐富多彩的街區尋藝之旅!

參展藝術家:(依筆畫排序)
丁建中、走路草農/藝團、林婉玉、紀柏豪、張博洋、黃至正、葉廷皓、艾莉‧艾恩斯 Ellie Irons(竹圍工作室駐村藝術家)

【2017 街大歡囍—當代 x 社區藝術節】開跑!

時間:2017 / 9 / 23(六)-2017 / 11 / 19(日)
場地:台北當代藝術館周邊街區

轉載自中時電子報http://www.chinatimes.com/realtimenews/20170925000724-260405

本系統已提升網路傳輸加密等級,IE8及以下版本將無法支援。為維護網路交易安全性,請升級或更換至右列其他瀏覽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