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文章

2015-16 竹圍工作室國際藝術駐村巡迴講座活動花絮 -藝術進駐作為藝術生涯的推進器(Bamboo Curtain Studio Artist-In-Residency)

Tag: 
藝術進駐作為藝術生涯的推進器
藝術駐村巡迴講座
藝術進駐
AIR
Artist in Residency
藝術領域分類: 
無類型限制

「藝術進駐作為藝術生涯的推進器:台北國際藝術村、竹圍工作室與文化部選送藝術家分享會 Arts in Residency as Catalyst for Artist」


▍時間:2015.12.27(日)14:00-17:00

▍地點:台北寶藏巖國際藝術村,52、54號二樓(台北市中正區汀州路三段230巷14弄2號)

▍與談人:蕭麗虹(竹圍工作室創辦人)、吳達坤(台北國際藝術村總監)

▍藝術家:

王佩瑄(香港 1A space)
凌瑋隆(中國千高原藝術空間)
許喬彥(日本BankART1929)
劉致宏(日本Akiyoshidai International Art Village)
陳擎耀(日本 Tokyo Wonder Site)
謝牧岐(韓國MMCA-Goyang Art Studio
林文藻(菲律賓98B COLLABoratory)
趙書榕(新加坡The Artist Village)
陳嘉壬(印尼Cemeti Art House)
周建邦(越南San Art Laboratory)
張瑞頻(匈牙利Art Quarter Budapest)
許家玲(西班牙Hangar)
(依照駐村國家排列)

我們將藝術進駐視為「推進器」(Catalyst),這個推進器在藝術家生涯的不同段落出現,可能會出現不一樣的效果,但是,藝術家經歷了駐村的這個過程,他們本身,或者為藝術村帶來的轉變都顯而易見,這樣的轉變,可大、可小,從藝術家個人的創作視野,到台灣、亞洲和整個世界的駐村與文化交流關係,藝術家藉由駐村的過程,讓許多事情有了改變,而藝術村以及所處的社區和社會,不也是正在改變嗎?

在這次的分享會,台北國際藝術村、竹圍工作室與文化部選送的十二位藝術家,將用駐村國家分類,分享在香港、中國、日本、韓國、菲律賓、新加坡、印尼、越南、匈牙利和西班牙的駐村經驗,也包括駐村對於藝術家自身的影響,以及藝術家如何在不同/相同國家發展創作計畫。同時,竹圍工作室藝術總監蕭麗虹與台北國際藝術村總監吳達坤也將從藝術村經營者的角度,談藝術村之間的合作關係。

12月的講座與台北國際藝術村合作,邀請竹圍工作室創辦人蕭麗虹與台北國際藝術村總監吳達坤與談,與會藝術家多是竹圍工作室與台北國際藝術村與國外藝術村合作交換的藝術家,而獲文化部補助的藝術家張瑞頻和許家玲也受邀出席分享。

近年來,竹圍工作室與台北國際藝術村的合作藝術村多在亞洲,因此本次講座更可以更聚焦在亞洲藝術進駐的面向進行討論,竹圍工作室創辦人蕭麗虹與台北國際藝術村總監吳達坤也鼓勵與會聽眾利用國內資源多方嘗試,而現場藝術家都可以提供很好的意見交換機會。

特別的是,本次講座亦邀請獲文化部補助的藝術家張瑞頻和許家玲出席,張瑞頻在2015年獲文化部「文化部選送文化相關人才出國駐村交流計畫」之「自行申請」類,前往匈牙利「Art Quarter Budapest」,雖然駐村過程還算順利,不過他也特別表示,自行選擇藝術村的藝術家必須非常謹慎選擇藝術村,才不會遇到出國碰上麻煩和糾紛,卻又求助無門的情形。

 

「藝術進駐作為藝術生涯的推進器」


▍時間:2016.04.10(日)14:00-16:30

▍地點:高雄 新浜碼頭藝術空間(高雄市鹽埕區大勇路64號2F)

▍主講人:李佳珊(竹圍工作室行銷宣傳經理)、蔡坤霖(藝術家)、林羿妏(高雄市政府文化局駁二營運中心課長)
▍與談人:陳奕彰(新浜碼頭藝術空間執行長)、楊堯珺(新浜碼頭藝術空間經理)、周佑貞(藝術家)

本次講座由竹圍工作室與高雄新浜碼頭藝術空間合作,邀請蔡坤霖(藝術家)、林羿妏(高雄市政府文化局駁二營運中心課長)共同主講,並邀請陳奕彰(新浜碼頭藝術空間執行長)、楊堯珺(新浜碼頭藝術空間經理)、周佑貞(藝術家)與談。

承繼竹圍工作室在十二月與台北國際藝術村合作講座的概念「藝術進駐作為藝術生涯的推進器」,主講人李佳珊鉅細彌遺地介紹藝術進駐的概念、類型以及實際案例,由此帶入主題後,再由林羿妏(高雄市政府文化局駁二營運中心課長)分享駁二藝術家進駐近年來發展的成果,而藝術家蔡坤霖則是分享自身豐富的駐村經驗。特別的是,新浜碼頭藝術空間邀請甫畢業自高師大的藝術家周佑貞在講座中分享人生第一次駐村就被波士頓當代藝術中心邀請駐村的新奇經驗,對於現場仍未畢業的許多未來藝術家相當具有鼓勵作用。

本系統已提升網路傳輸加密等級,IE8及以下版本將無法支援。為維護網路交易安全性,請升級或更換至右列其他瀏覽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