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
竹圍工作室///i want more我想要更多的
五月下旬,在竹圍工作室所舉辦的小型特展──「///I Want More 我想要更多的」── 是由臺北藝術大學的國際學生所策展的;這些學生多來自於拉丁美洲及太平洋國家,生長背景也多是80-90年代的中產階級;就如同在台灣的七、八年級生般,從小在全球化下,文化強烈輸出中滋養成長,各類的商品符號早已成為
印尼當代藝術據點:Cemeti Art House
做為一個持續推動藝術與社會連結的平台,Cemeti Art House希望提供機會,給藝術家、策展人,以及多元學門研究者前來駐村。鼓勵策展人、研究者、藝評人和藝術家們,在駐村期間多運用公共空間彼此交流,透過對話建立新的藝術創見。
美國國家藝術獎章得主:Jacob's Pillow
Jacob's Pillow成立於三0年代初期,位於麻塞諸塞州的伯克希爾山,最早是由現代舞先驅Ted Shwan創辦舞蹈節,園區則做為男性舞者的集訓場地。多年來,除了邀集世界各地的舞蹈好手,於藝術節期間齊聚ㄧ堂,他們也開設暑期課程,提供芭蕾、踢踏、現代等各類舞蹈教學。
13世紀古蹟新創藝:Fondation Royaumont
Royaumont Abbey是法王Saint Louis的修道院,建立於13世紀。目前,這個一級古蹟除了完整保存歷史風貌,更透過分區經營、和企業合作開設大師級工作坊等方式,活化空間使用,進而達到永續經營的目標。
讓媽媽藝術家無後顧之憂:Künstlergut Prösitz e.V.
為了鼓勵女性藝術家兼顧育兒與創作,德國的Künstlergut Prösitz鼓勵女性藝術家帶著小孩前往駐村。我們都知道,藝術村就是要服務藝術家;但他們的服務,竟然可以特別到當你小孩的保姆,讓你整天都可以創作──是名符其實的「無後顧之憂」。
紐約女性工作室:Women’s studio Workshop
相較於男性藝術家,更多女性藝術家在創作歷程中,較常面臨時間、空間、設備的難題;比如結婚、生子後,該如何分配個人創作時間?抑或一個人養不起偌大的創作空間、設備,何以繼續創作生涯?
希特勒片廠變身社區藝術中心:Ufa Fabrik
近來,為了鼓勵民眾積極參與社區發展,都市發展局鼓勵民眾主動提出計畫,並撥款予以補助。目前看到的計畫主題,大多針對硬體空間進行改造,但若擴及環境考察的參訪行程,我鼓勵大家,到東柏林的Ufa來趟自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