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地的牛仔能量:Bemis Center

Tag: 
Tag: 
Tag: 
Tag: 
Tag: 

 竹圍創藝創辦人︱蕭麗虹口述,朱安如整理

 台灣的藝文工作者,可能對於美國中部的奧馬哈市(Omaha)感到陌生。其實早在1980年代,Jun Kaneko便和幾名國際陶藝家,在此共同向市政府提出申請,運用工業區裡廢棄、閒置的工廠空間,展開大型創作與國際藝術交流,進而推展都市更新。目前,Bemis Center以基金會的方式穩定經營,奧馬哈市更成為美國中部最有規模的文化/次文化交流重鎮。(圖片來源:Bemis Center官方網站

閒置工業空間 變身國際藝術村

 由於美國中部的地理環境條件使然,這裡原先是磚塊工廠。最早發起申請的藝術家則為一對夫妻──專攻陶藝的日籍丈夫,需要窯爐設備與大型工作室進行創作──他們與一批有理想的藝術家合作,共同開始運用當地閒置的工業空間。
 1984年,藝術村開始進行駐村計畫,同時和政府協商藝企媒合的運作方式,進而在藝術村之下成立展覽空間。千禧年後,The Bemis Center將觸角延伸至錄像藝術等當代藝術交流計畫,不再侷限於發展初期的陶藝與裝置藝術,發展成為著重當代藝術領域的國際藝術村;目前計有600多名國際藝術家曾經進駐,藝術社群的對話相當熱絡。此外,當地仍然保有典型的美國文化風格──若想知道什麼是真正的美國牛仔,來到這裡,絕對可以獲得道地的文化能量!
 Bemis Center提供駐村藝術家每月750美金的生活費,以及800~2100平方英尺大的工作室。每間工作室附有臥室、衛浴、小廚房,彼此都以厚重的大鐵門隔開,除了隔音良好、可以讓藝術家自由工作之外,也營造出極為特別的空間感。一、二樓則為公共使用的圖書館和展覽空間,經過多年營運,已經聯合周邊多個空間拓寬、更新。(圖片來源:Bemis Center官方網站

基金會媒合在地企業的文化對話

 從都市更新的角度來看,Bemis Center也融合了城市本身的能量,比如它獲得Upstream Brewing Company(當地啤酒商)的贊助,就類似我們在台灣拿到85度C的贊助一樣,促進在地年輕人的消費與認同,無形中也達成雙贏的計畫。此外,Bemis Center也關注當地(因市中心沒落而衍生出)的社會問題,部分駐村藝術家也探究性別差異、同志議題等相關方向,與當地居民在藝術交流中進行對話。
 目前,他們的籌款由基金會幫忙,但更有意思的是,駐村藝術家必須將部分藝術品提供藝術村出售,供作部分營運費用。當地也有小型畫廊,以及類似小型藝術區的old market,等於是在市中心也有駐點,幫你售出你的作品。這個明顯接合在地和國際的文化平台,緣起於一個國際藝術家落地生根的夢想──你呢?準備好出發圓夢了嗎?

申請小撇步

 提醒想要申請的藝術創作者,需具備基本的英文溝通能力,然後就勇敢前行吧!三個月期間,相信會有顯著的進步;之後,或許能再透過在此認識的藝術家,引介不同網絡連結,前往其他地方進行藝術交流,不失為一個開始與國際接軌的好機會。

敬告:版權所有,轉載敬請註明出處。

本系統已提升網路傳輸加密等級,IE8及以下版本將無法支援。為維護網路交易安全性,請升級或更換至右列其他瀏覽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