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詹偉雄/文創發展 根本不需要政策

最新消息分類: 
(OLD)創藝人才養成網:文化創業家進階輔導計畫 Creative Talent Network: Support for Cultural Leadership
Tag: 
Tag: 
Tag: 
Tag: 
Tag: 
Tag: 
Tag: 
Tag: 

作者:聯合報╱記者陳若齡
社會轉折點 求各式肯定

 台灣近年拿了如IF、紅點(reddot)等多項國際設計大獎,政府也支持鼓勵文化創意產業發展,還把今年定為設計年、舉辦台北世界設計大會,媒體報導成這代表台灣美學經濟崛起,各地拿獎是台灣之光,不少專家學者卻對過度追求獲獎、文創產業持反面意見。

 但詹偉雄不這麼悲觀,他覺得在集體化的年代裡,因為不曉得事情會怎樣,所以還要靠權威訂定標準,因此得到大家肯定或這個社會公認的獎章肯定,是很重要的。「在集體化年代裡是沒有自信的,我們信賴集體不是個體,所以在個體化轉型中,我們要知道自己有什麼能耐,需要靠別人給我們一些指標,所以紅點、IF、Good Design等,就成為這個社會從集體轉折至個體化要擷取的重要指標。」

 日本或歐美的大企業,如Sony、Apple也會參加,但他們只是象徵性的參賽,每年就送1、2件東西去,不像台灣積極去報。他們參加純粹是商業運作,不是要獲得內在自我肯定的;台灣是要獲得別人的識別(recognition),對蘋果這些企業來說,這是商業公式,就產品履歷上有這個獎,但不會用來宣傳,因為他自己就比這些獎大太多了。

 台灣在這個社會轉折點時候,一天到晚在追求各式各樣的肯定,本身也在辦各式各樣的獎,這麼高度仰賴這些獎,來自背後非常脆弱的個體化基礎。

搞文創發展 不需要政策

 經常受邀參與文建會或經濟部相關討論的詹偉雄,自嘲常被派去做政府輔導民間企業的老師,但講話都很烏鴉,「我都說應該要去跟人家學,怎麼去教別人,人家是創業家,在社會上一定有他自己的能力」。真正的文化創意產業,在詹偉雄定義是,「能用新形式創作出新意義」,Apple就是最典型的例子,「而文創發展,根本不需要政策」。

 他指出,政府單位辦很多將帥營,要將帥(傑出的)來教車馬炮,但「創意如果能夠被教,那就不叫創意了」,個體化社會的創意是每個人選擇過自己的生活,這和將帥帶車馬炮的集體化年代邏輯根本就是倒反的。

 所以,最後巴在政府或文化創意產業大傘下,反而是比較不文創的創業家,詹偉雄戲稱為「文化不創意產業」,「真正文化創意的企業家,他們完全不靠政府就自己幹,他們的力量就是來自創造差異」。

 不必刻意做文創、教文創,詹偉雄建議,政府應先善用公共預算,先做個慧眼獨具的買家(smart buyer),從公共採購起就要買台灣的好東西,別再被採購法綁住買爛產品,如在日本,某個地方等級以上要蓋博物館,必須要得到日本文部省某種文化獎章的建築師才能去設計。「現在政府採購法都是買低價的、綁標的,不先做個smart buyer,能力這麼差怎麼教大家去做文創?」

 (本文節錄轉載自【聯合新聞網】閱讀藝文 2011/7/26)

本系統已提升網路傳輸加密等級,IE8及以下版本將無法支援。為維護網路交易安全性,請升級或更換至右列其他瀏覽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