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吠火車的創作 啟發藝術家走入社會
竹圍工作室展出「社˙藝˙流」
自稱洋媳婦的蕭麗虹,來台超過40年,從學習插花開始,進入陶藝創作世界,之後又因為想要精進創作的技術和能力,一頭栽進了收藏的領域,收納了上百件當代藝術家的作品。獲得多項國際陶藝展之後,她在台灣的藝術界開始嶄露頭角,作品被永久典藏在鶯歌陶瓷博物館、臺北市立美術館,以及私人藏家手上,也是開創台灣現代陶藝雕塑的最佳見證。
藝術家的狗吠火車
蕭麗虹的創作圍繞在「天、地、人」三個主題,解嚴前政治敏感,作品多用自然環境敘事手法來隱喻浮動的社會,以宣洩內心的感受。解嚴後、蕭麗虹在其他藝術家的鼓勵下,膽子大了,作品的力道也強了,產生許多直觀社會議題的作品,批判二二八、香港回歸、兩岸關係;以寓言式的作品表達出他對社會價值的反省。他說,「我很關心時事,但我也知道藝術創作只是狗吠火車」,透過作品表達他對時事的個人看法,透過作品提供觀眾另一種觀點,透過作品創造人與人對話的機會、展開互動與交流。
1995年,蕭麗虹成立竹圍工作室之後,他自己創作的時間變少、陪伴藝術家的時間變多。藝術界人士戲稱他為「媽祖婆」,很多事情有求必應。她成立視覺藝術聯盟、藝文環境改造協會、介入華山藝文特區、爭取國際藝術進駐⋯⋯大小事無法逐一細數。蕭麗虹是個終身學習的實踐者,除了自己游走各地吸收新知、建立人脈之外,也不吝與人分享他的經驗和心得,提供藝術工作者各種支持與協助,鼓勵他們實驗自己的計畫,串連國際,打開視野,提升藝術能量。
社會·藝術·交流
2015年,適逢竹圍工作室20週年,年輕策展人吳虹霏梳理工作室的發展脈絡,發現這裡漂浮著一種特殊的氣流,許多藝術工作者關注社區發展、探討環境永續、翻轉教育思維、引導文化政策,並且跨域合作,以行動實踐社會參與。
為實驗藝術與社會之間如何能匯聚成流,去年竹圍工作室啟動「Booboo筆記本–竹圍工作室願景交換計劃」,支持行深工作室、李依佩、周建邦、郭奕臣、陳冠蓉和魏澤等六位/組藝術工作者,運用工作室的各種資源來推進或實現其計畫,以創意回應當下社會需求。在這些充滿有機性與開放可能的計畫背後,亦是一種社會資源重新分配的探查與實驗。
二十一世紀的今日,藝術不再只是狗吠火車,更不只是關在工作室裡的個人小事,透過連結、合創,藝術將可以是直接觸碰土地、歷史、以及你我的大事。2016年5月14日(六)至6月16日(四)在竹圍工作室十二柱展出「社˙藝˙流:竹圍大小事」特展,並於5月14日(六)下午2點舉辦開幕茶會與講座,歡迎各位朋友前往與藝術家們聊聊。
【資訊】
策展人:吳虹霏、李曉雯
參與藝術家:行深工作室、李依佩、周建邦、郭奕臣、陳冠蓉、魏澤、蕭麗虹
展期:2016年5月14日(六)–6月16日(四)10:00-18:00
活動:2016年5月14日(六)| 14:00-14:30 開幕茶會 | 14:30-18:00 竹圍開講:社會·藝術·交流
展場:竹圍工作室·十二柱(新北市淡水區中正東路二段88巷39號)
展覽資訊:http://bit.ly/actionBCS
開幕茶會出席回覆:http://bit.ly/ActionsRSVP
臉書活動頁: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1576949972634884/
指導/贊助單位:文化部、臺北市政府文化局、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