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竹圍工作室×亞洲藝術文獻庫:台灣藝術環境教育圓桌會議

最新消息分類: 
環境藝術

文/洪秉綺、祝怡瑩

竹圍工作室於6月13日(一)與亞洲藝術文獻庫的教學及參與部門合辦台灣藝術環境教育圓桌會議,為兩地藝術環境教育工作者提供討論平台。

藝術工作者有別於環境工作者,看事情的角度與使用的語言不太一樣,然而就是因為不一樣,才有互補的重要性。參加的夥伴背景個不同,有藝術家、策展人、藝術教育者、環境教育者等。像是台北當代藝術中心呂岱如、藝術家康雅筑、圈藝圈OAO環境永續計劃楊芳宜、台北當代藝術館發展行銷及教育推廣組陳思安、小雪人與小小藝術家曹恩慈/張綉珍/貓頭鷹、景澤創意有限公司吳思儒/蔡依潔、關渡自然公園公共事務部冉挹芬、國立臺北藝術大學藝術與人文教育研究所余昕晏、亞洲藝術文獻庫鍾玉文/鍾晧怡、竹圍工作室李曉雯/陳彥慈。

席間每位夥伴各自分享自身單位目前著重的方向和過往經驗,同時也探討而到底藝術教育在環境永續發展上可擔當什麼角色?藝術的影響似乎微不足道且緩慢,其能量卻不可忽視。

不同於科學家或其他專業者對議題的理解深刻,並有具體行動方針,藝術家透過不斷的問題質疑現象,彷彿只是事件的發問者,不見得對事件的改善有立即實質貢獻。然而當代藝術家透過獨到深刻的感知力,把感受到的議題事件轉化為更多人能輕易感受到的作品形式,喚起大眾對議題的意識何嘗不是種貢獻呢?如同教育般,藝術造成的影響是緩慢卻深遠的,藝術家透過作品的感染力,替我們埋下不同的價值種子,多年後突然發芽便成為改變行為的根基,這種由衷的改變才是悠長不滅的。

藝術與教育造成影響需要時間,千萬不能急就章,慢慢來,不要及,但一定要做,不論當下對事件改善是否有效,都具有人心啟發性。每位參與的人都提及常常受到參與民眾特別是小朋友最直接最真誠的回饋,那種回饋的能量是很大的。或許就如策展人北川富朗曾提及的:「藝術是被榮許最沒效率的產業」。透過教育影響價值觀的改變,更進一步藉由身體力行,改變行為;而藝術的價值在提供不同價值生產的可能,是思辨性的存在。

相關專案: 
本系統已提升網路傳輸加密等級,IE8及以下版本將無法支援。為維護網路交易安全性,請升級或更換至右列其他瀏覽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