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以水連結破碎的土地──樹梅坑溪環境藝術行動

最新消息分類: 
竹圍消息

文/吳瑪悧、圖/樹梅坑溪環境藝術行動團隊

行動緣起
2009年初夏的一天, 桂竹文史工作室吳春和老師跟我們說:竹圍最重要的一條脈搏是樹梅坑溪,以前長滿樹梅樹,現在都沒了,公所整治溪流,把原本溪流素樸樣貌水泥化。在缺乏都市發展的規畫下,地方早已失去原有的味道,且公共設施不足。竹圍這十年間搬來的新住民使人口成長了十倍,然而大家只認識一條加了蓋的臭水溝,不知道腳底下有溪流喘息流過…。

2009年10月,受日本藝術家池田一邀請,我到九州鹿兒島人口約一萬人的枕崎市,參與池田一和Eco Link組織這幾年共同進行的水環境藝術行動研討會,同受邀請的還有後藤玲子、Tim Collins, 及小林裕。這個動人的研討會,安排我們看枕崎市的河川,由水利局人員陪同,了解在地重要的柴鱼產業以及黑豬養殖對水資源的影響。而研討會內容包括,水產學校及小學師生參與藝術行動的報告,讓人留下深刻印象,因為從最基礎到專科學校全面參與。尤其相對於我們汙染嚴重的樹梅坑溪,枕崎河川的小小汙點,哪叫做污染!

而水利局官員和藝術家都期待,喚起居民更多的注意。研討會最後希望提出未來的行動方案,我因此說,我們來努力改善樹梅坑溪,因為我們的水流到淡水河,進入海域,也許隨著黑潮流到枕崎;未來也希望兩邊社區居民可以互訪,了解水連結彼此的全球觀,並且從各自的在地行動開始。從日本回來,我與竹圍工作室總監--蕭麗虹討論此事,她提到,香港啟德河周邊也有香港中文大學建築系及1a Space藝術團隊一起介入,進行社區改造行動。

於是我們和長期一起合作的淡江建築系黃瑞茂老師,展開《【竹圍創意聚落】:尋找樹梅坑溪,建構竹圍生活網絡》的工作坊。接著也邀請這些國際團隊到竹圍工作室進行研討、交流。於是我們允諾,大家一起肩並肩合作,相互支持與對話,一起來進行連結社區的環境藝術行動。

《竹圍創意聚落》結合了北藝大藝管所及淡江大學建築系學生,還有竹圍觀海極品大樓的新住民和關心生態議題的朋友一起推動。我們藉著溯溪、尋找溪流的故事、認識住在這裡的人,並邀請新舊居民一起對話,重新認識這塊土地。有了這些經驗,我們接著發展持續性的《樹梅坑溪環境藝術行動》,希望透過跨領域合作,進行紮根的工作,邀請週邊—小學、中學與大學共同參與。尤其台北藝術大學在旁邊,我們更期待藉著不同的藝術提案,以新類型公共性藝術、對話性藝術的操作,邀請居民一起來勾勒地方願景,並引進公部門力量。

尤其在發展取向的政策前導下,空間快速的變遷,土地破碎化、人與環境切割,如何面對氣候暖化的挑戰?我們同時希望,這個立基於土地上的真實操作,一邊學習一邊生產知識,也可以為藝術及教育帶來新的可能性…。

環境藝術行動的反思
在執行《樹梅坑溪環境藝術行動》之前,我策劃過《人在江湖--淡水河溯河行動》(2006),《北回歸線環境藝術行動》(2006-2007)及《台北明天還是一個湖》(2008)。《淡水河溯河行動》發想來自淡水河是北台灣最重要的河川,但在城市發展過程中,我們與河川隔離,河川生態也長期受到忽略。而在河岸景觀再造的過程,我們也只當它是休閒文化的表徵。《人在江湖--淡水河溯河行動》因此提出「所有環境問題的背後其實是文化問題…」,因此把人帶近河川,透過身體感知重新認識河流以及我們生活的所在。

這個行動透過板橋社大的組織,而得以與台北縣市社區大學共同合作,分別以四天溯台北市的四條河—淡水河、大漢溪、新店溪、基隆河,並於溯河之後進行四場對話,讓身體所感知的河川問題,深刻進入參與者的意識中,也讓藝術行動成為形塑公共的媒介。

而《北回歸線環境藝術行動》則透過藝術進駐計畫,邀請藝術家進入嘉義縣偏遠社區,一方面透過藝術家的創意和技藝,讓缺乏文化藝術活動的社區獲得活潑的激發,另一方面也希望慣於都市生活的藝術家們,可以看見都會區以外的土地和人所面對的挑戰,以擴大視野。行動的意義也在於,透過藝術這個具無限想像力的媒介,以參與者為本,拉近一般大眾與藝術的關係,鬆動既有的對話,以及把藝術帶進日常生活中。行動提出「藝術扮演的不是美化的角色,而是引發、、連結、思考的媒介」。這個行動因為與地方政府合作,因此得以既深入社區又和政府對話,因此創造了介入政策,改善現實的可能。

然而前者讓我反思,面對巨大的河川問題,如何紮實的回到日常個人生活的實踐,而不是打高空、炮口對著他人?而在嘉義的互動過程讓我看到,藝術進駐雖帶來活潑的能量,但社區需要長期的陪伴,讓體質可以改善,而偏鄉面對的更大問題其實是經濟,藝術如何從作為反思和觀想的媒介,成為可以改變生活實質的工具,卻是另一個很大的課題。而就藝術家來說,也需要時間去深化,以發展自己的言說。

因此短期性的藝術行動如何與長期性的社區營造工作聯結,並且藝術家如何一邊投入社區行動,一邊又維持清晰的視野和想像,是仍待努力的。而《台北明天還是一個湖》則是以氣候變遷為關注所在,思考都市發展如何因應未來氣候所帶來的糧食,能源,居住等等的挑戰。這些思索課題加總起來,就是《樹梅坑溪環境藝術行動》試圖去回應的。因此,延續前述環境藝術行動的精神,我在自己居住的地方,與在地耕耘的朋友們一起,希望透過長期的投入,提出我們對於都市未來的想像。

相關專案: 
本系統已提升網路傳輸加密等級,IE8及以下版本將無法支援。為維護網路交易安全性,請升級或更換至右列其他瀏覽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