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研究緣起
由於現代社會各層面不斷地變遷,藝文型態與機能結構也隨之改變,社會大眾對於文化與藝術的熱烈參與更是與日俱增,因而帶動了藝文空間與文化交流的廣泛需求。在國際文化交流資訊普遍缺乏的國內,藝術工作者常只能靠口耳相傳尋找國外資訊,不但造成事倍功半,也常錯失良機,因此一份詳細的參考資料是迫切急需的。
由於竹圍工作室主持人蕭麗虹長期接觸國際藝術交流資訊,希望這一本書能讓藝文界及對藝文活動有興趣的人士,對國際交流有進一步的認識,並且建立起國際文化互動網路,促進不同文化間的相互了解。同時希望這些具體文化橋樑的實例,能提供給國內各文化單位做為擬訂國際文化交流方向的參考。
在這個「藝術創作與交流的磁場一全球藝術村實例」研究中,我們將介紹世界各地不同的藝術村形態,尤其重視藝術村的功能:除了協助藝術家外,是否與社區互動,是否推動國際文化交流。同時我們把國內曾駐過村藝術家的體驗與大家分享,並且提出對於國際文化交流相關議題之我見我思。
-
研究方法與過程
本書的研究方法以「匯集國外資訊」與「赴當地實際考察」為主。考察對象包括全球進行國際交流計畫之藝術村組織、以推動文化交流為宗旨之基金會或公私立單位,及全球知名的主持國際交流計畫之藝術村,並進行深度訪談。考察範圍含概北美區(美國)、歐洲區(英、德、法、荷蘭等)及亞洲區(日本、印度、菲律賓、香港)。
資料蒐集方法與過程:國外部份,與美國藝術村聯盟 (Alliance of Artists,Communities,簡稱 AAC)密封聯繫,並以其使用手冊為美國地區的基本資料,並且參考法國文化部編撰的〈全球藝術村手冊〉(Guide ofhOE facilities for artists on short-term staygirl the world)、法國藝術交流協會 (Association FrancaiSE d'Action Artistiq間,簡稱AFAA)及歐洲藝術村組織Res Artis所提供全球各地三百多處藝術村之相關資訊等=除了親自拜訪這幾個組織的負責人與主持文化交流的公私立基金會,如聯合國UNESCO-Ascberg)、AFAA、紐約的藝術之環 (ArtSLink)、香港藝術發展局、亞洲文化協會(Asian Cultural Council,簡稱ACC)、日本基金會外,也參加世界兩大藝術村組織AAC在美國德州聖安東尼奧(San Antonio)及Res Artis在印度新德里(New Delhi 所召開的年會。在年會中與一百多位藝術村或基金會執行長見面,深入了解他們藝術村的特性、運作方式,及其對文化交流的貢獻。同時,也對各國藝術村以郵電方式發出問卷並索取資料,翻譯後,進行詳盡的整理、分析與編寫。國內部份,則與曾赴國外藝術村之藝術家做訪談,分享他們在國外擔任文化大使的身份與收穫,取得其第一手經驗。
-
預期目標
我們希望這個研究調查報告可以:
1. 做為民間、官方規劃相關設施參考的基本資料。
2. 做為主動尋找交流機會的藝術家(或相關單位)的參考。
3. 提供有意出國做短期進修者(包括青少年遊學、親子營遊學計畫)一條參考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