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創作與交流的磁場

藝術創作與交流的磁場

藝術創作與交流的磁場

1997年成立的文建會「藝術村籌備處」即在九九峰藝術村硬體規劃外,希望為以上種種問題解密。1998年竹圍工作室受文建會委託,著手進行全球藝術村的研究,希望給國人理解藝術村的多元面貌、營運方式、以及經營關鍵。此研究成果「藝術創作與交流的磁場—全球藝術村實例」於1999年出版後,揭示藝術村的規模與可容納的媒材形式相當多元,閒置空間更是常被利用作為啟發創意的場域。當時的台北市文化局籌備處即開始研議以小而美的概念成立台北國際藝術村的可能性,破除九九峰藝術村“世界第一大” 當代藝術村的迷思。同年,九九峰藝術村計畫竟因為921地震重創其基地而擱置。

 在此同時,文建會「藝術村籌備處」也著手另一方向的交流:依循「藝術創作與交流的磁場—全球藝術村實例」一書之研究,與國外有信譽之藝術駐地計畫簽約,甄選國內視覺藝術家出國駐村創作,迄今已有多年的運作歷史。2000年,“閒置空間再利用”開始成為文建會的重點政策之一,文建會於翌年會同地方文化局 / 文化中心,甄選出七個閒置空間再造之藝術村試辦點,企圖結合兩項需求,創造雙贏的機會。這七個試辦點迄今也有五年的歷史了(部分未開始即停辦)。

  本座談會企圖檢視文建會自1999年推動藝術村政策以來的兩個重點項目:視覺藝術人才出國駐村及交流計畫暨藝術村的營運。前者至2006年已有61人次藝術家受惠,到國外十個不同藝術村駐地創作;後者則在文建會前兩年的補助結束後,一路跌跌撞撞,依循中央與地方不同的補助方向嘗試長期經營的可能性,有些計畫甚至還未有藝術家進駐即宣告停止!有趣的是,藝術村 / 藝術進駐計畫仍然被各地政府視為活絡閒置空間的有效策略,中興新村或是板橋435藝術村即是最好範例。

 本專案計畫(2021)即是希望重新梳理竹圍工作室推動台灣藝術村發展的軌跡,從早期的調研到中後期的執行與修正,竹圍工作室如何參與與實踐其中。

本系統已提升網路傳輸加密等級,IE8及以下版本將無法支援。為維護網路交易安全性,請升級或更換至右列其他瀏覽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