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同台灣每一條在快速都市化下被犧牲的溪流,樹梅坑溪就像是城市生活的象徵和隱喻。
短期性的藝術行動如何與長期性的社區營造工作聯結,並且藝術家如何一邊投入社區行動,一邊又維持清晰的視野和想像,是仍待努力的。
結合學校與社區力量,維護樹梅坑溪沿岸環境與水質檢測,共同營造乾淨舒溪流生態,提升生活空間的品質。
藝術「現場」是否真能作為擾動平靜無波池塘裡的一粒石子,於當地產生一種質變,而非曇花一現的嘉年華式歡愉。
接續計劃的策展人吳瑪悧從2006年以《淡水河溯溪行動》的藝術創作表達了河川的議題。2010年開始,她將關心視點放到到流經竹圍的樹梅坑溪。
或許大家這個月底到竹圍吃早餐時,也可以想想自家附近的環境、流域與生活空間。
整體的行動貼近自然、手工、尊崇農耕與河川,所以他們把這個行動貼上「低碳流域」的期許。仔細看看真的非常有趣。
竹圍的未來能夠有什麼樣的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