戲劇
亞洲藝術網絡(ANA)與來台評議委員會
ANA是亞洲的一個表現論壇,通過它使亞洲與世界其它地方相連接。它認可亞洲文化的多樣性與多元論,並關注亞洲從傳統到當代城市生活的連續性。要強調的是,亞洲藝術網絡是關於跨文化的合作、研究、網絡建構與對話。這個網絡讓全世界的個體可以透過駐村與各項計畫,強化亞洲的在地發展。它也特別關注亞洲國際型大都市的多元面貌、傳統的延續與斷裂、與日常生活的多樣性文本。
2011/1/7~1/8亞洲藝術網絡 Arts Network Asia在台北!
由竹圍工作室與台北國際藝術村共同協辦,2011年1月7日與1月8日,亞洲藝術網絡(ANA)將在台北決議今年度的獎助計畫。ANA在亞洲橫跨國界與多元領域,是一個有能力的獎助機構。1月7日傍晚5點,將在台北國際藝術村幽竹廳舉辦一個非正式的見面會。任何有興趣的藝術家、文化工作者、相關媒體與一般大眾都歡迎來參與。
展能藝術的美學與政治
看多了不一樣的演出,我開始瞭解,其實很多藝術家所追求的「精準」,在這邊是不適用的。「精準」絕對不是藝術唯一的標準或訴求。我們必須打破這樣的既定觀念。像是視障人士的肢體動作,可能會比較緩慢,因為他必須透過各種方式來使身體定位,透過放低重心來尋找信任感、發現節奏感等等。過程中,更需要大量的摸索與探觸,而在這樣的過程中,就會讓「身體感」被發掘出來。例如耿一偉的作品《守墓人》,就善用了這一個過程,透過一種方式,讓盲人身體的緩慢特質,透過藝術的手法將其合理化,讓「合理化」在藝術創作過程中產生。
背向未來的天使-從十年回歸到第十屆澳門城市藝穗節(下)
澳門的公共文化設施,也早已淹沒於不斷擴張的商業空間、賭場與旅遊區之中,藝文工作者長年來唯有在都市叢林中打著游擊戰,事實上,澳門第一個重要的劇場黑盒「曉角實驗室」,就是曉角劇社於1988年房市低迷,工廠紛紛遷往大陸的時節,用湊齊的團費低價買下的一個工廠單位,自行改造並獨立經營至今,並與近兩年新成立的「窮空間」,成為這一次城市藝穗節唯二的兩個黑盒展演空間;身兼曉角劇社團長與民政總署節目策畫人的許國權(大鳥),則是藝穗多年來的重要催生者,澳門藝穗因此與台北一樣成為世界少有的「官辦民營」藝穗節。
背向未來的天使─從十年回歸到第十屆澳門城市藝穗節(上)
回歸十年的第十屆澳門城市藝穗節(fringe),就在中國國務院總理溫家寶首次訪澳視察,參加葡語國家經貿合作論壇,一年一度的格蘭披治大 賽車與行政會公佈明年現金分享計畫金額的11月間「悄然」展開,儘管大型Banner依舊在各旅遊熱點豎起,但藝穗節的相關消息顯然淹沒在這些重大事件與 活動之中,遲至開幕演出前一天才出現時間錯誤百出的傳單,演出開始後才出現的節目冊,凸顯澳門官方對該節日的輕忽。然而,不管政府的關注或資源挹注多少, 澳門的劇場界卻也還是不甘沉默,從團隊自行印製DM到口耳相傳、獨立經營的藝文空間、刊物和網路訊息的互通有無,一年一度的澳門藝穗節依舊凝聚一小群圈內 人與藝文愛好者。
養成網育成種子專訪8 藍貝芝
結合表演與女性研究的專業背景,貝芝將歐美知名的劇作《陰道獨白》引進台灣,先後擔任製作、導演與演出,她同時也是台北市女權會的常務理事。近年來她積極參與城市藝術節的規劃,如 「女節2008肆無忌憚」、「小客廳」以及台北藝穗節的策劃,累積完備的行政與演出經驗,她目前也和朋友一起取得台北市釋放出來「藝響空間」的使用權,面對空間經營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