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文章

古早棉被店 濃濃人情味

專欄文章分類: 
社區報第17期
Tag: 
朱媽媽古早棉被店
古早棉被店
藝術領域分類: 
環境藝術

文/何祺婷

「朱媽媽古早棉被店」位於竹圍土地公廟民生路一側,門口掛著紅花布燈籠,店面低調樸實,卻是街坊鄰居閒話家常的小聚所。

熱情的老闆娘「朱媽媽」,跟竹圍的緣份開始於二十多年前,因為二女兒考上台北藝術大學音樂系,為了陪伴女兒習慣北藝大周邊的環境,舉家自桃園大溪老家搬遷至竹圍,並開始在竹圍做起了生意。原本租了間店面,之後在鄰居介紹之下換至土地公廟內擺攤,當時在廟裏有好多人在擺地攤做生意,相當熱鬧。

剛開始主要是以賣寢具及女性內衣褲為主,但後來有民眾覺得女性用品不宜在廟裡販賣,朱媽媽便將攤位移至廟外,由於朱媽媽的開朗及樂於廣結善緣的熱情,認識了許多忠實顧客並且成為朋友,年久日深,對竹圍的感情也更加深厚。對朱家人來說,竹圍有種特有的社區情感。

而「朱媽媽」這稱號,也是有故事緣由的,朱媽媽對於離家在外的外籍配偶們都相當照顧,常常買一送二,例如買衣服就送幾件小孩用的圍兜,原先市場內其他攤販都叫她「朱太太」,後來有位熟識的陸配常到市場內找她聊天,都用家鄉習慣稱呼她為「朱媽媽」,久而久之,大家也都跟著叫「朱媽媽」了!

太喜歡竹圍 開店就是交朋友

在民國八十七年的時候,朱媽媽檢查出得了乳癌,因醫生建議休養,朱媽媽便又搬回大溪老家靜養,但沒多久,實在是太想念竹圍,而且常常有客戶會打電話跟朱媽媽說,只有穿她賣的衣服才習慣,因此在身體狀況好轉之後,朱媽媽便每周到竹圍擺攤三日,這時的朱媽媽,小孩都已經漸漸長大獨立,做生意只是一個和竹圍的街坊鄰居聯絡感情方式,更多時候,她熱心捐助物品幫助弱勢居民的開銷,多過於她所賺的費用,即使在化療期間,她的聽力因而受損導致重聽,成為聽障人士,但都沒有減損她樂天的性格與助人的熱情。

在竹圍做生意的這些年來,朱媽媽看盡竹圍的繁華變遷,她特別強調土地公廟民生路一側是從前是竹圍最熱鬧的老街,很希望有機會能夠幫這條街找回從前的繁榮。剛好在二〇一三年有個契機,朱媽媽承租了目前的店面,當年的九月起,從地攤改換至固定店面,因朱媽媽認為台灣製的寢具品質好,將店正式命名為「朱媽媽古早棉被店」,店內寢具全都是淡水一帶的工廠所製。幾年前因為朱爸爸過世,朱媽媽的小兒子朱小弟感念珍惜家人相處時間的重要,也決定辭掉原本的工作,來竹圍幫母親做生意。

顧客都是朱媽媽的「小綿被」

有了小兒子的幫忙,「朱媽媽古早棉被店」不僅除了實體店面外,還開始經營網購,服務客群從竹圍擴展到全台灣,他稱呼他的客戶們為「小棉被」,「小棉被」也就是朋友,只要有需要,即使過了營業時間,門口的迎賓花燈籠都會為了客戶們掛起。

朱小弟更表示,希望「朱媽媽古早棉被店」能成為竹圍具有代表性的文創商店,並藉由網站推銷竹圍的特色商品及美食,目的能讓竹圍不只是一個遊客從台北市至淡水的路經處,而是會讓外地遊客專程來拜訪的景點。

朱媽媽目前偶爾會將店面放手交給小兒子處理,去年還跟著朋友去了美國東部旅行。在日常生活中,她也相當注重養生,癌細胞因而得到控制,回診時更被醫生稱讚是表現良好的病人呢!現在的她,只願利用這間位於竹圍的小棉被店,幫助更多有需要的人,帶給更多人溫暖。

相關專案: 
本系統已提升網路傳輸加密等級,IE8及以下版本將無法支援。為維護網路交易安全性,請升級或更換至右列其他瀏覽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