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文章

發現竹圍生活三角洲-淡水竹圍三角小市集第二日

專欄文章分類: 
社區報第5期
Tag: 
三角小市集
彩繪手工藝品
王信凱
臥房都市
藝術領域分類: 
環境藝術

文/張淳善(淡水聚落工作室)

向來有「臥房城市」(註)之稱的竹圍,在十二月的最後一個週末異常熱鬧的舉辦起三角小市集,在竹圍民族路三十一巷內開業已有三年的TWINS,策劃了這場社區型的活動。在住辦合一的店面裡,販售的除了雙胞胎姊妹的繪畫以及手工作品,還有各樣的創意格子,引進自己喜歡的品牌,在店內推廣親朋好友的手工創品以及與友善小農合作。除了店招寫著「飾品」是一大特色之外,「髮品」則是來自在家鄉三芝媽媽所開設美髮店內的材料品,也展現店內一貫的手工精神,在開業三年後終於如願舉辦這場他們所說「該是時候」的社區活動。

從小角落做起 竹圍開始不一樣

這次的市集是帶動周邊商店走進社區公共空間的免費活動,畢業於淡江中文系的鐵桃與台藝大電影所的妹妹鄭初一,當初毅然從三芝移居竹圍,開始兩人經營小店的夢想;因為推廣手作精神,除了販售商品也引進創意工作者在店內開設課程,希望除了購買,能夠提供社區學習的機會,透過課程能與社區居民有更多的互動。鄭鐵桃自己更是發起了「一樣米養百樣人」繪畫計畫,藉著畫畫,蒐集人的故事,即是身為創作者透過藝術串起人與人的交流一種方式。鄭鐵桃說,從進駐這裡以後漸漸觀察到社區對於公共空間開放舉辦活動的風氣,穩定了自己的經營後, 他們便希望帶給社區一個耳目一新的商業型態。

這三年下來TWINS對竹圍居民的生活需求有一定的心得,因此他們選擇了自己店前面一塊小小的三角空間,開始社區小市集的創舉,由場地使用的社區桌椅便可知TWINS和周圍鄰居的良好互動,此外結合周邊店家參與創造社區共好,一同展現社區人的生活風格,例如在這次活動當中推出小小街頭藝人,便是來自其中的音樂教室,讓正在學習音樂的孩子們有發表的舞台,週日下午的活動就是由孩子們的彈奏展開。與其說是市集,更像是場居民同樂的分享活動。

熱鬧社區 從分享開始

市集期間不斷傳來音質超凡的樂曲,更是其中一家特色工作室─王信凱的「古殿樂藏,唱片藝術研究中心」所放送,我們踏入店內的時候他把音量降低,說今天是特別為了活動希望增添的熱鬧氣氛,順而轉向唱片收藏分享。

自小聆聽古典音樂的他,近五年起開始聆聽也研究黑膠。承租這個社區巷弄後的小小商圈空間,是自己也就住在這個社區的大樓裡面,也想在此安定下來。以店面為工作室的他,其實早在十月就已經辦了音樂分享講座,邀請今年出版《單聲道─城市的聲音與記憶》一書的李志銘擔任首場講者,也正因為這本書開啟了我們的討論,他說,音樂和聲音就在我們生活裡面,回溯這些時光就是在回顧歷史,他分享了《淡水最後一班列車紀念音樂專輯》等等罕見的黑膠收藏,即刻應證了他的說法,我們談論起城市的音樂身世,特別是李雙澤時期的民歌發展與淡水動物園的過往,令人印象深刻。

然而這次活動邀集的攤位,都是用手創意生活、有在地生活經驗的竹圍人,鐵桃說自己也沒想過這裡竟然居住了這麼多的生活高手,雖然並非都以擺攤維生,但把手作當興趣、以與人分享為樂,這樣的精神也許就是三角小市集的特色,姊妹倆希望這是一個開始,並漸漸聚集營造溫馨的社區氣氛。這兩天氣雖然寒冷,有了攤位似乎讓社區朋友出來走動的時候多了一些驚喜而駐足,對他們來說已經是足夠幸福也是意料之外的事情。

在這個與竹圍工作室共同參與的市集也讓我們與很多自稱「淡水新住民」的朋友有了交流機會,像是參加行動連署的媽媽第一句話便是說「我搬來這裡二十年」,如果這透漏著竹圍地區住民在社區大樓的生活需要更多的認同和討論,那麼三角小市集提供了一個開端,讓大家走進自己的生活場域。交流是如此美好,一個攤位一個攤位就像是竹圍的生活匯聚,對於非社區成員的我們來說,已經是一片非常不易的生活三角洲。

註:「臥房城市」1990年代,台北都會區周邊的快速發展腳程下,竹圍社區已經成為都會區中的「臥房城市」,除了睡覺之外,無他;於是一棟大樓接著一棟的興建,只有獎勵,而沒有真實的回饋。目前的機制讓竹圍社區發展成為一個沒有生活設施的城市社區。(引用來源:201002竹圍:從「臥房城市」到「都市村落」課程計畫http://blog.yam.com/mao_isle/article/29164602)

相關專案: 
本系統已提升網路傳輸加密等級,IE8及以下版本將無法支援。為維護網路交易安全性,請升級或更換至右列其他瀏覽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