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程郁喬、張家瑄 圖/江英華
為什麼村裡有隻虎?
在夏季的尾聲,進入第十四個節氣「處暑」。雖然已是秋季的開始,高溫卻持續燃燒著每一日,這樣的天氣被稱作「秋老虎」。
在開放日的前後正好處於這樣的秋老虎天氣,然而8月27日這天卻意外的在連續一周的讓人吃不消的酷暑之後,灰濛濛的雲層開始灑下薄薄的水霧。
看著雨滴不斷灑落,大家的熱情不減;工作室的夥伴們與藝術家一早便開始張羅。晴雨之間,歡笑聲此起彼落!
藝術家們的一日展
漢字好好玩
走進大門敞開的竹圍工作室,左手邊的小客廳裡,藍花咖啡飄出陣陣香料與熱奶茶香氣,點了杯飲料愜意環視小客廳;是藝術家張宏如的「漢字好好玩」展覽。
五幅大字畫就掛在潔白的牆面上,另外還有幾幅,就放在觸手可及的椅架上,這些以漢字為主題的畫作,充分展現漢字與繪畫的融合奧妙。
陶藝家的個展
後方的花開落果是由兩位陶藝藝術家的展覽空間;左方的花開是田欣以的陶藝個展,孤獨卻又圓融,其作品富含想像空間;右手邊則是陶藝家張瓊如的陶藝與甜食共舞的小天地,瓊如老師親切地解說陶器製作、作畫上色的要點,成就一朵朵含蓄柔美的花在食器上綻放。
香港團體帶來的多元社區探討
越過服務台,在培養皿一空間中設展的是香港藍屋創作室,展覽主題為《2016社區生活提案》。六組來自香港的藝術家們藉由圖文、聲音影像、報導等方式記錄社區,期望提高民眾對於地方社區議題的重視和交流度。翻閱一張張薄扶林明信片、手指浮掠過老排檔和廟街的照片,嘈雜的廣東話錄音代表生命的軌跡,「努力地為生活打拼著」。
汙染海洋下的珊瑚礁
來自菲律賓藝術家Francis Sollano的展覽就在培養皿旁的實驗室裡,擅長賦予回收品生命的他,這次選擇以海洋、珊瑚保育為主題;一座座栩栩如生的珊瑚礁隨著微風輕輕擺動,展現海洋物種多元之美。不可忽視的是在一旁的牆上則懸掛著塑膠袋裝置藝術,令人驚豔的同時卻也讓人震驚;究竟,我們為我們為這片美麗的海洋製造了多少不可分解的垃圾呢?
刷啦啦祈雨棒DIY
穿越果醬花園,身聲劇場的樂器庫傳來了稀哩稀哩的聲音;仔細一瞧,門口的招牌寫著:「祈雨棒DIY」。
這個祈求陽光都來不及的日子,怎麼會製作祈雨棒呢 ?
原來,祈雨棒是一個南美洲的樂器,管狀的容器以螺旋的方式釘入釘子,放入大大小小的豆子玉米;當左右搖晃的同時,裡面稀哩嘩啦的碰撞聲就像流水般美妙。敲敲打打的聲音配上刷拉拉的流水聲,好不熱鬧!
食物研究計畫 : 印尼勞工與廚房
廚房內,來自印尼的Nisa與Gatari用視覺與味覺來傳達他們發現的議題。
擅長以食物與人的連結作題材的她們以印尼勞工與廚房為出發。
桌上香噴噴的豬腳;一個令台灣人垂涎的家鄉味,對印尼大多數信仰回教的勞工是什麼樣的存在呢?
Nisa與Gatari 熱情的歡迎所有來參觀的人們一起討論食物、廚房與印尼勞工的議題。
Karen的照片牆
廚房的外牆,是剛結束花東之旅的版畫藝術家Karen兩個月以來的駐村成果 : 一張張充滿故事的照片。
這些透過他的眼睛與鏡頭紀錄的故事一下子豐富了工作室的角落 ! 五顏六色的照片與Karen手寫的字條及水彩插畫鑲嵌其中,就如同藝術家訂下的標題 :Evidence of existence, Soul of a place. 這一張張看似平凡的台灣風景與人文,訴說的卻是片段的生命歷程和感動!
藤蔓下的體驗坊
廚房的外頭充滿樹藤的棚架下,竹圍工作室的夥伴們擺起了桌子;是酵素體驗與絹印手作坊。推行環保永續的竹圍工作室夥伴,常常一起把蒐集起來的果皮細心地按照比例,加入水與黑糖製作成環保的酵素。這天使用的是西瓜與鳳梨的果皮;小攤子散發陣陣水果與黑糖的氣味。瓶瓶罐罐的酵素過幾個月之後就會是大家的生活好幫手!
另一邊的絹印,是一種充滿手作趣味的體驗!在選擇自己喜歡的圖案與色彩之後,輕輕地在帆布上一抹;透過樣板的顏料亮麗的附著在帆布上,圖案就此顯現。
小小的工作坊總是能夠帶給來來往往的人們一份暖心的手作禮物!
影音展覽系列
最後來到竹圍工作室深處的十二柱,韓國藝術家WooJim Kim用影像,以訪談及語言分享會為媒介試圖挖掘民眾對傳統語言的真實故事與記憶。另外還有七月來到竹圍駐村的印度藝術家Krishnaswamy 的行為藝術紀錄以諸多先前駐村的藝術家留下的作品;在黑暗中感受藝術與聲光帶來的情感,為工作室放日的參觀畫下完美的句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