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文章

2018秋季實習生實習心得

專欄文章分類: 
竹圍大小事
Tag: 
秋季實習生
實習生
藝術領域分類: 
無類型限制

關於竹圍
  對於竹圍的想像,環繞在藝術村就是舉辦展覽的概念,理解上應該會有很多關於展覽的策劃或是與大眾的互動,但來到這裡後,更多的是行政端的訓練和溝通協調,雖然與一開始得想像有些許差異,但也讓我從最接近原點的位置去觀察藝術家的生活,以及他們如何從日常中挖掘出不同於他人的視野。

  不同於之前待過的其他單位,竹圍工作室更像是一個過日子的地方,平常並不會對外開放也是出乎我的想像,以往對於藝術村(其實是寶藏巖)的概念中,應該是隨觀者來來去去的空間。而更有隱私,也更加貼近日常的工作室,很具體的展現出藝術在生活當中的運作,是一種累積而不是突發的,是一種觀察而不是想像的,這裡的創作往往都給我一種樸實的意象。

  因為就讀科系的關係,對於藝術跟商業兩者之間的關係一直有種矛盾的感覺,究竟要如何從人本或感官的意識流出發,連結到眾人的痛點進而引起共鳴,最後發展成可行且永續的商業模式呢?而台灣在這一塊的耕耘又是那麼的不足,市場對於藝術究竟買單到什麼程度,又或者說,光憑創意及興趣真的足以維持一個人的生計嗎?這幾個月以來,不斷地詢問自己這些問題,然也並未獲得明確的解答,但確實是看到了藝術在台灣發生的一個途徑,藉著政府及地方組織的合作,走出有別於設計或工藝品對於市場取向的限制。

行政心得
  而對於非藝術相關科系出生的我,也許藝術行政是一個較為漸進切入這個領域的方式,不同於一般接觸到的行政工作,藝術行政更多是講求彈性及效率,必須配合藝術家突如其來的行程與官方明確規定的時間限制,在兩者中找到發展可能性的最大值,對於一般有固定行程安排的行政工作來說更需要靈機應變的能力,同時與藝術家溝通也是一項巨大的挑戰,除了隨時配合意料之外的變動,更需要了解藝術家每個人獨特的性格,針對個人的風格做出適當的調整。

  其中最挑戰的一環,大約是擔任翻譯的角色了,雖然對自己的聊天能力有信心,但要同時在兩種預言當中轉換並精準的轉述其含義,是一個不容易的工作。除了語言能力的要求外,對於藝術家的作品及創作歷程的了解也是很重要的部分,中間需要有自己的想法參與,經由轉化再以熟悉的語言表述。

  而最有趣的部分則是與兩位藝術家出遊走溪,雖然對自己翻譯的能力並沒有太大的信心,但在途中與社區學校的大家和藝術家一起從根源到大海的探索樹梅坑溪,是建立我對竹圍工作室及這個地區認同的開始,以全身耗盡體力的體驗這個社區,進而產生歸屬感跟認同感。

對於未來實習生的建議
  針對未來竹圍工作室的實習生,在藝術行政支援的部分有一些建議,希望可以參與更加完整的行政流程,比如從文書處理到最屆會場的體驗,對於活動規劃方面可以有更完整的籌辦經驗。另外或許可以協助社區實習生的工作,減輕其負擔同時也豐富行政實習生的工作內容。

by秋季實習生 佑瑄


實習經歷

  我是詩穎,於工作室實習時間為107年9月至108年1月,接收的任務有手抄紙課程、當代一年展佈置人手、樹梅坑溪小旅行逐字記錄、社區訪談計畫、舉辦藝術家座談會。

如何得知實習訊息

  對竹圍工作室的Logo有印象是從閱讀工作室文章《願街坊勝出,記香港》開始。畢業之後回到台北,想認識台北有趣、有深度的空間,才查詢、閱讀工作室網站,知道有藝術家駐村、舉辦社區互動活動(當時不太了解這塊),剛好那時有推出實習機會便申請。

實習給我的影響

  實習予我最大的改變,是拉開我的視野。現在多會去想如何與人交流、於社會群眾的關係,也讓我重新有動力面對自己的創作,在11月時我與夥伴執行的〈換皮行動-01〉,與觀眾進行一場思索衣著與身體之間性格拉扯的互動計畫,也是受到這個思維引響。實習過程需要不斷的討論與計畫,實際的訓練了合作這件事,工作室的同事之間相互提醒、分工,一切互動是在最良好、信任的狀態,是非常棒的經驗。另外這此實習經驗提醒我,應該隨時保持研究、設想、執行的精神,能讓所執之事有更深層次的進展。

手抄紙課程

  手抄紙是我熟悉的創作媒材,但要帶入到課程需求,需要考慮:執行時間、步驟說明、最後呈現、材料數量。由於手抄紙非常好學習,愛好勞作的民眾可能會想要自己嘗試更多玩法,所以顏色越多元越好、甚至有乾燥植物會更增加樂趣,而解說的時間越精簡越好,大多時間留給學員操作時直接提問。由於操作簡單,在準備示範用的紙漿不用準備太多,在學員們自行操作時,他們會自己調配需要的紙漿色彩。適量的準備紙漿,收拾起來才不會麻煩、不浪費時間。最後浮表的塑膠片上面貼紙膠帶作記號,方便學員認得自己的作品。

當代一年展佈置

  整體裝置期待能有個主題設計,例如依照今年9、10月的活動主題《土地公上學去》的主視覺,其色系粉橘、天空藍,以及柔軟人形體延伸出的視覺意象,又或者直接邀請當季的藝術家作展出。展出的內容未必需要完整的工作室歷史,或許只要選擇一兩件先前紀錄完整的社區或研究計畫的成果資訊作展出,會有個更明確的意識出現,竹圍工作室產生了許多前瞻、當代回歸、永續意識的作品,配合整體區域的裝置展出會很突出。

樹梅坑溪小旅行逐字記錄

  整理逐字的時候會花很多時間在聽各種語助詞和重複的話,需要做刪減,處理完之後,會發現說話的次序還會需要作整理,為了要讓之後的人方便運用資料,建議以下小標的方式,概略每一個段落的內容,並且作段落與內容的分類。整理的時候還是盡量保留講者的話語。目前初步整理之後意外的內容少了一半,還在努力的整理希望不要浪費、誤刪需要的內容。由於小旅行常常提到該路段現實現地的狀態,目前想到最好整理的方式便是畫成地圖作註記,且附註講者口述內容。

由於我整理的速度慢,又隨時會更正、反省前面的資料,實習結束後還會再整理。我做的這些整理是希望之後著手的人能夠以最便捷的方式索取所需的資料。

逐字稿:https://docs.google.com/document/d/1HnfAKbLPhdDSwBQBbFKabYSYegaZVa8isf7xsZO9NEQ/edit?usp=sharing

內容整理:

https://docs.google.com/document/d/17_MVaqqwlF5jJhIG6OcunZwrvDl3PhypT0c6tBdlEvM/edit?usp=sharing

路線與內容整合:

https://drive.google.com/open?id=1JWiY4qcNHAoGu-pS_nuG6DxLQuXdS-kT&usp=sharing

社區訪談計畫

  在社區訪談的計畫中,試著透過紀錄串聯、整合民眾對於社區的生態意識,我認為這項計畫必須持續進行。目前計劃進行的段落是出版了一張樹梅坑溪的地圖,地圖裡列出了竹圍地區值得深思探究的很多資源,包括居民口述歷史、環境藝術作品、當地藝文空間、生態介紹。希望之後研究的走向是主題性的深入探究,透過深入探究,填充地圖的厚度。

關於實習生參與訪談計畫,原本有很多想法要寫,不外乎是籠統的建議,如何實際執行也是問題,職員們會有更好的想法執行後續,我就不要囉嗦啦~

職員們有很多想長期推動的社區紀錄或論壇,我非常期待。

訪談紀錄:https://drive.google.com/drive/folders/1NAnHP7f2XefIiVeH_AdFIW8BWVlAPTtb?usp=sharing

舉辦藝術家座談會

  辦一場藝術家座談會的事前準備遠比想像,聯絡共同主辦人、藝術家、場地,需要一些決策的勇氣,我與另一外實習生佑瑄共同規劃兩場,我在她身上看到果決的能力,還有應變與遠見,相較於我比較負責的是搜羅整理資料、追蹤進度,從合作中可以顯示出各自的角色。這兩場座談會讓我演練了一番舉辦活動的思慮,這有益於我之後的作為。

結語

  最後,相信工作室會朝著越來越好的方向前進,我所見的工作室推崇社區環境意識、招募多類型的藝術行為在這裡發生,擁有源源不斷的激發。

by秋季實習生 詩穎

本系統已提升網路傳輸加密等級,IE8及以下版本將無法支援。為維護網路交易安全性,請升級或更換至右列其他瀏覽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