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文章

總監記事本#02 — 織物的100種可能性

專欄文章分類: 
竹圍大小事
Tag: 
總監記事本
藝術領域分類: 
無類型限制

文/竹圍工作室營運總監 洪秉綺
Photo Credit/黃千倫、康雅筑

--

唧唧復唧唧,木蘭當戶織。
不聞機杼聲,惟聞女嘆息。
問女何所思?問女何所憶?
女亦無所思,女亦無所憶。
木蘭詩(註一),佚名

.

這次就來先以這首學生時代就被規定要琅琅上口的課文來帶入這次的主題,不是想要談花木蘭為了父親,如何奮不顧身,女扮男裝衝上戰場,也不是要討論為何她的軍中友人,為何可以瞎了眼看不出同袍身為女兒身。只想從「唧唧復唧唧」這四個狀聲詞,帶出這次主題「織物」。話說,在遠古時代,一般家庭裡女性一定要會刺繡或編織,在窮人家,可能就要靠此賺錢養家,而在富人家,編織刺繡就是種高尚,然後帶點文人雅俗、溫柔賢慧的象徵,當然也就是可以嫁了的意思。

.

不論如何,到了現今,我們還常常很直覺的將編織與傳統女紅連在一起,百分之九十以上都是女性創作者, 同時這類的作品,早期在劃分上也很常歸屬到工藝品類,但當編織進入到當代語彙時,產生出了新的變化,當代藝術家在這一針一繡中,跳脫出過往傳統的圖騰和設計,挑戰那上千年的做法,融合過去與現代,與社會議題的題材連結,媒材運用與呈現手法不斷的翻轉創新,不斷地刺激觀者一再思考。這次就想來跟大家分享一些這幾年來關注的 #纖維藝術家

.

// Anni Albers //

被譽為全世界最具有影響力的材質藝術家Anni Albers ,今年一月她的回顧展在英國泰德美術館才剛華麗落幕, 她的作品風格受到Bauhaus的元素影響,不論是圖形以及纖維材質的選用,形塑立體式的建構,而她一生致力將安地斯織物(Andean Textile)透過教學和創作,將傳統走向現代化。藝術家在60年代變撰寫過一本書「On Weaving 」,提出織物創作也是種藝術,她曾說到底編織是工藝品還是藝術,完全單看怎麼組合。

https://www.tate.org.uk/…/tate-modern/exhibition/anni-albers

.

// Alexandra Kehayoglou //

同樣的,在阿根廷地毯藝術家Alexandra Kehayoglou 的作品也可以看到她對於大自然的觀察和省思,透過這樣軟性的媒材,傳遞對自然的愛。話說,在台灣,大家應該對她比較不陌生,在2018年,她受邀為忠泰集團打造的忠泰講廳(Jut Hall,註二) ,在裡頭她運用羊毛編織出台灣大自然的樣貌,每個人進到裡面,全然被包覆在作品裡面,透過輕觸碰感受其能量,在她的作品裡可以看到許多的故事,間接傳達出大自然的美好樣貌,但同時也訴說全世界很多地方也因為過度開發導致自然的景象不斷地消逝。

.

2018年有一本新書“Weaving contemporary makers on the Loom.”(註三) ,由Katie Treggiden所撰述,當中採訪了多位當代編織藝術家,想知道更多有關當代織品的故事,很推薦大家找來看。

https://alexandrakehayoglou.com
.

// Yuma Taru //

回到台灣來,也有不少當代纖維藝術家也不斷在嘗試以織品闡述當代的議題,像是泰雅族藝術家Yuma Taru,最令人佩服得更是她投注自己所有的時間心力進行長時間的研究與教學,盡力保存古老文化,同時也專研苧麻,將傳統染織從新復育,我雖不曾到苗栗看過她的野桐工坊,但身旁已有許多外國藝術家慕名前往。在2017年時,她受邀參加高美館【WAWA 南島當代藝術】聯展,在裡頭呈現三件作品,從她所居住的地方大安溪流域,以現在過去未來的表現,敘述關於河、水、山的故事。在最後一件作品提到「找回初衷」,她相信如果找回初衷,就可以帶大家回來自己的家鄉,為家鄉盡一份心力。

https://www.pts.org.tw/prog…/Template1B_Customize_Menu.aspx…

.

// 康雅筑 //

自從2016年受工作室推薦,獲選成為到黃金町駐村兩個月,開始有多點接觸,在駐村的兩個月,利用蠶和蟬的生長蛻變過程去表達城市的發展概念,透過「線」來支出人的故事,象徵生命與自然之間騎士不斷的在拉扯。這幾年透過編織的方式或者是處理其他纖維媒材,已趨於穩定,除了對於織品的熱愛,也透過旅行,不斷增進相關知識,希望透過生活化的方式引領大家入門,也因此出版過兩本《#織物地圖》,大力推廣纖維藝術。在她的展場中,可以看到織物與空間產生互動對話,給予觀者沉浸式般的感受。

https://yachukang.com/home.html

.

// 黃千倫//

一位水墨藝術家走向織物創作,作品中帶有傳統宗教元素,但再仔細一看,帶有許多現代的物件,反映現代人在祭祀的時候,習慣贈送紙紮禮物給亡者,上面的圖騰有時是最新型的車款、房子、手飾、傢俱等,希望亡者在另一個世界也可以繼續使用。藝術家從自身的經驗出發,將錯綜複雜的元素化做創作的符號,同時也在探討宗教之餘常民生活,所帶來的慰藉安心的感受。

.

四月底,工作室邀請藝術家黃千倫在位於永樂市場裡的pop up shop展出「#豐饒之境」系列作品之一的「掛毯」,我很期待他這一系列作品的發展,同時也邀請大家來參加工作坊和不定時的導覽,詳細的資料近期將公佈在工作室的粉絲頁。

.

黃千倫「藝織獨繡」工作坊,開放報名中

--

後記:
其實還有好多纖維藝術,想要多做點記錄,像是楊偉林、林介文、Carol Cassidy等,她們的作品都很吸引人也很療癒。最後,在這篇裡面並沒有提到,但還是也想邀請大家一起關注「#時尚產業氣候憲章」(Fashion Industry Charter for Climate Action),時尚產業零排放的願景以及何謂永續時尚的新願景。

--

註一:
https://zh.wikipedia.org/wiki/木蘭詩

註二:
http://www.mottimes.com/cht/article_detail.php…

註三:
https://www.ludion.be/…/weaving--contemporary-makers-on-the…

 

本系統已提升網路傳輸加密等級,IE8及以下版本將無法支援。為維護網路交易安全性,請升級或更換至右列其他瀏覽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