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亞細亞安那其連線的東京成型:緣起,成員,與過程

最新消息分類: 
藝術進駐 (old)

文/蕭麗虹、中譯/王佩瑄
03.10.2014

2014年的3月8日,在東京灣外圍的國際海域上,來自日本、韓國、台灣的文化行動者,共同簽署了一份宣言。這海上寒風中的航行,是為了一個嚴肅的目的:亞洲三國的藝文工作者代表,立約同意政治界線不應壟斷三國邊境,期待減少區域間的政治性、地理性衝突。身為藝術家,他們站出來,不是為了反抗任何政府,而是以文化工作者的角色,積極地向大眾提出一個不同的聲音,如果我們能夠釋懷對於領域、國家界線的執著,回到同樣身為人、擁有人與人之間關係的個體單位,就可望達成後二次大戰的新合眾國狀態。民族國家的當下發展,已參與區域性的連結,都會和邊陲區域的政府,更在這股趨勢中,逐漸相互合作,尋求能夠活化區域本體,並服務居民的新方法,由歐盟(EU)和東南亞國家聯盟(ASEAN)的形成可見一斑。同時,跨國企業也不再受限於稅金、國家界域,往往選擇在最適合的地方投資、尋才。國際間網路、資訊的連結,進一步為身為世界公民的我們,創造了快速整合的大熔爐。

由此可推斷,這些藝術家,並不是實質上的無政府主義者(安那其,anarchist),更不是夢想家,他們是一群思考深遠,為了突破日本、韓國、台灣三國目前所處的領土衝突窘境,而提出解決方案的人。吳達坤,國立台北藝術大學關渡美術館的首席策展人,也是此次行動的發起人,他如何促成本事件的發生的?

吳達坤的願景其實脈絡清晰,立基於近年來的策展實踐上。2012年,中華民國一百年誕辰,他于高雄美術館的策展計畫,探討「中華性」(Chinese-ness)的身份認同問題,在回顧歷史、預測未來的兩面中,看到了一個沒有國民的國家,於是,一個重要的觀點形成了:如果一個個體,視認同任何存在的國體為非必要,那麼個體就是個體,我就是我,我所屬之地,也應是我稱之為家的地方。

此次亞細亞安那其連線的展覽計劃,涵蓋了許許多多亞洲各地的藝術家,Tokyo Wonder Site 為主要的策劃與主持單位,同時聯合了其他藝廊、藝術空間平行舉辦展覽,展出擁有類似思考的藝術家作品。這些作品將提高觀眾對於其所屬社會、環境、政治狀態的觀察力,而唯有理解這些狀態的限制,人類社會才能繼續向前邁進。

雖然亞細亞安那其連線的展出作品反映了藝術家的高水準和展覽主題的多元視角,本文並不企圖扮演評論作品的角色,而是期望讓讀者知道,吳達坤是如何成為一個具有前瞻性國際觀、能進一步運用藝術手法挑戰國際議題的策展人。

吳達坤參與了許多國際藝術進駐計劃,90年代起,進駐芬蘭的Nordic Center,爾後進駐紐約ISCP,以及許多其他長駐型的藝術據點。在異地的工作、生活中,他認識了一群志同道合的創作、研究者,進而催化了由藝術家到策展人的轉變。與他人共存的經驗,使他更加瞭解世界各地的國籍概念;而在這些進駐經驗中相處的外國創作者,也成為他在臉書、社群平台上最好的國際朋友,網路的連結,更成為他經營人際關係的工具,融化了國別、文化界域的區隔。

回到家鄉後,吳達坤意識到與其他台灣當代藝術工作者合作、連結的重要性,於是,在國際藝術圈不斷演進的背景下, VT Salon以及類似性質的藝術空間逐漸被建立了起來。不久後,各界的藝術家、策展人開始找他推薦台灣的藝術家,也開始邀請他為不同的藝術計劃、藝術節策展。種種過程,助成了他由頂尖新媒體藝術家,轉變為重要國際策展人的過程。

值得一提的是,若沒有國際藝術進駐的多元經驗,以及不間斷地經營各界的連結網絡,吳達坤不可能有現在的成就。亞細亞安那其連線是在Tokyo Wonder Site執行的實驗性計劃,由台灣的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以國際策展進駐的方案,提供部分贊助,育成台北與東京兩方對等的交流;沒有這個提供長時間研究、資料統整的進駐方案,吳達坤也無法如此深而廣地展開計劃,讓參與其中的夥伴們深度了解他的策展理念。

自2008年進駐Tokyo Wonder Site 以來,吳達坤多次拜訪東京,所以本計劃並非他在東京的首篇。此外,Tokyo Wonder Site成立十餘年,是一個激盪、支持創作者、思考者的全方面文化據點,以文化方式對城市進行回餽與付出。它在創始人/藝術總監Imamura先生的領導下,與政府機構聯合,思考、面對城市未來的發展。創作者在這裡努力實踐自己選擇的創作計畫,並得到相應的軟硬體支持,不被要求有什麼具體的進駐成果。正是這種相互信任的關係,促成了亞細亞安那其連線於3月8日的開幕。類似的合作計劃需要長時間籌備,也需要參與各方的開放心態與彼此尊重,我們應該要珍惜這樣的合作模式,並藉此機會代表吳達坤感謝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的進駐方案,以及東京市政府、Tokyo Wonder Site對策展人藝術願景的信任。

最後,請讓我們重申策展進駐的重要性。台北當代藝術中心的理事長鄭美雅,因為透過文化部的橋梁,于紐約ISCP進行策展進駐,所成形的紐約皇后美術館展覽計畫,已於去年秋天開幕;而今年秋天,資深藝術家/策展人吳瑪悧在香港進駐後的展覽,也即將正式開幕—兩位策展人都有重要的理念欲與海外的藝術工作者分享。藝術進駐不應只屬於創作者,也應涵納眾多期盼能夠藉由旅行、觀看、參與、交流而受啓發的文化工作者。我們也不應施壓於進駐者,要求他們展現立即性的進駐成果。雖然參加各個重大活動、展演是策展人職業生涯中重要的一環,但他們卻是相對來說,得到最少資助的藝術進駐者;許多策展人更表示,他們在最基礎的田野調查、主題探討過程中,經常受到補助挫折,而這些基本功課,卻有如其他產業的研討會、文本,以及研究、發展程序般重要。

我們如果期待台灣有更多高素質的策展人,或冀望與更多國外策展人合作,便需要提供年輕策展人更多國際策展進駐方面的協助,並提供國外策展人更多來台灣深度考察、研究的機會。除了參與文化部固定推廣的國內外展演、藝術節以外,更應該橫向地和不同單位交流,以非官方的多元管道,開發文化外交式的異地連結,增進區域間、國際間的相互認識。而吳達坤的亞細亞安那其連線,在此前提和各方的支持下,絕對能夠走向世界:或許,接下來的G10會議,或東京奧運,將會有他的身影。

For a better experience using this site, please upgrade to a modern web brows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