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ticles

竹圍工作室 集結藝術軌跡

專欄文章分類: 
媒體報導
Tag: 
竹圍工作室
淡水
蕭麗虹
中國時報
中時電子報
藝術空間
藝術領域分類: 
無類型限制

2015年05月11日 04:10 陳宜加/新北報導

淡水竹圍工作室今年適逢成立20周年,這個月策展集結20年來,所有藝術家成果與活動影像紀錄,盼更多人認識,淡水除了雲門劇場為國內最新藝術空間,還有這座由舊雞舍改建而成,最古老的藝術空間。

竹圍工作室創辦人蕭麗虹說,工作室800坪空間過去為舊雞舍,20年前改造為藝術村,供藝術家進駐,自由生活、創作,不僅為全台首座藝術替代空間實例,具重要象徵性意義,目前也是台灣國際能見度最高的民間藝術平台。

工作室昨起至18日策辦「走到20」展,主軸為「分享、共創」,匯集歷年成果與活動影像紀錄,一窺藝術家「都在做什麼」,進而促成與民間或國際合作。共分為另類空間、藝術介入空間、藝術工廠與藝術村4大展場。

「藝術也可以關懷社區,與城市連結。」竹圍工作室經理李佳珊表示,外界常認為藝術家「閉門造車」,2002年起主動前進當地社區,推動文化藝術,以藝術介入空間關懷並實質改變,展覽除呈現豐碩成果,也要打破刻板印象。

她舉例,2011年起執行「樹梅坑溪環境藝術行動」,將當地遭世人遺忘的小溪,重新復育生態、綠美化,喚起居民意識重視,去年獲台新藝術獎,今年更獲荷蘭資金挹注,將持續進行並提升國際能見度。

蕭麗虹坦言,一路走來並不輕鬆,台灣文化環境還不穩定,藝術空間也仍嚴重不足,不少人苦於缺乏資源,扼殺創作能量。竹圍工作室達成閒置空間再利用,也盼成為藝術人才搖籃,20年是全新起點。

她也說,淡水以文化著稱,但絕不只有26座古蹟,也極富現代文化氣息,盼更多人除了「最新」的雲門劇場,也認識「最老」的竹圍工作室。

相關專案: 
For a better experience using this site, please upgrade to a modern web brows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