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ticles

家鄉的藝術 就是環境藝術

專欄文章分類: 
社區報第10期
Tag: 
觀樹教育基金會
成龍濕地
成龍濕地國際環境藝術村
藝術領域分類: 
環境藝術

文/李佳珊

大偵探帶小偵探認識自己的家鄉

成龍濕地位於雲林縣口湖鄉成龍村,距離高鐵嘉義站,以及北港鎮,正好都是二十分鐘。觀樹教育基金會的工作人員負責接待我們,也正是主導成龍溼地國際環境藝術節(ChengLong Wetlands International Environmental Art Project)的他們,把辦公室設在成龍國小。

濕地上的餐桌

成龍溼地國際環境藝術節(ChengLong Wetlands International Environmental Art Project)的藝術裝置,是藝術家、志工與村民一起完成,策展人每年從徵件作品中,挑選出適合成龍村的作品,一方面也讓村民參與挑選的過程,讓藝術品真正被村民認同。藝術節到2014年已經是三代班,活在大自然中的藝術裝置也隨著自然起落,有時候,村民不太理解為什麼要讓藝術裝置自然消逝,而不是想辦法修復。無非是希望村民可以自發的關心村子裡的藝術作品,而不是永遠要別人幫忙。

在一件件作品之間,我們知道距離濕地不遠的地方將要興建納骨塔。擁有「大魚穿牆」魚寮的伯伯很擔心,卻不知道要怎麼做。「村民要團結起來啊!這樣政府才會知道你們的想法!」台灣有太多這樣的事情,在不同地方,卻都是同樣劇情:人民無法決定自己的命運,遑論土地。

成龍國際環境藝術節(ChengLong Wetlands International Environmental Art Project)其實只是觀樹教育基金會在成龍濕地眾多的計畫之一,他們的最終目標,是讓村民不再依賴抽取地下水的養殖漁業,用更環保、永續的方式,讓村民與環境共存。他們還計畫蓋一座水上的建築物,測試海水不斷湧入的土地中,能不能有建築物。

餐桌上的美食,餐桌下的殘酷

成龍濕地原本是農田,養殖漁業使得台灣西部嚴重的超抽地下水,造成地層下陷、海水倒灌。這裡的土地很鹹,完全無法種植農作物。我們也無法想像,颱風肆虐這塊土地,會是怎麼樣飄搖的景象。走在魚寮的小路上,可以看見路旁的土地都是貝殼碎片,一堆堆沿著小路,在這原本應該豐足的沃土。

家鄉的藝術,就是心的藝術

我在這裡看見了真正的地景藝術,真正從內心發出、關住環境的藝術。成龍國小孩子們畫的蛤蜊、魚、蝦、螃蟹,還有我到成龍村才真正理解的大、中、小白鷺(這可是三種鳥,而不是生長過程的表示),每一隻都如此真實、細緻,並且珍貴的活在小朋友的心裡。這可是我到他們辦公室就第一個發現的,「他們畫著螃蟹跟魚都好寫實喔!」如果在大城市裡,從小只見過海綿寶寶、黃色小鴨的孩子們,他們會畫些什麼在作品上呢?

相關專案: 
For a better experience using this site, please upgrade to a modern web brows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