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祝怡瑩、林筠敏
如同本期《樹梅坑溪阮ㄟ報》的再次出現(同時也是最後一次),「來竹圍玩一天 PlayDay in Zhuwei」於4月30日再現,集結更多夥伴,一起在竹圍關注「世界地球日」。
為什麼要關注「世界地球日」?
竹圍工作室位於淡水河出海前唯一的綠色廊道之間,長久以來與自然共舞。不論是季節溫差,忍受風吹日曬、酷暑嚴寒;強颱來襲,遭受洪水肆虐之患;或是身處氣候變遷,感受地球之嘆,工作室深感身為環境中的一員,與其關係之連繫,不安、畏懼與惶恐讓我們以創意者的角度重新出發,跨出藝術領域,開啟環境友善的新進程。因此,繼2014年的第一屆「來竹圍玩一天」,今年工作室開放日以「造個環境友善村」為題,希望透過輕鬆有趣的方式,向大淡水地區的居民、偶然經過的遊客,及特地來訪的朋友介紹一種親近環境、土地及人我關係的永續生活型態。
4月30日一早,如眾所望的天氣舒爽無雨。歷經兩個月籌辦與密切整理後的竹圍工作室仍需最終修容,只見工作人員們在園區內來回穿梭,進行最後定位及細項確認。隨後,參展的藝術家們及賣店夥伴們陸續到場布置,隨著氣溫逐漸升高,園區的人氣也漸行高漲,除了預計到訪的好朋友、循著《竹圍社區鐵門說故事特展》找來的小朋友,有更多被彩色黑板吸引入園的鐵馬兄弟。
藝術家用行動倡議環境友善
從竹圍捷運站沿著鐵軌往竹圍工作室行進,首先迎接來賓的是位於三叉路口的大型竹作裝置,這種取材自然,經過人為轉換後再融於自然的樸實景象,是工作室想呈現給大家的另類藝術樣貌。沿著產業道路繼續向前,由汪荷清與張容瑜策展的《村內村外》,及旗津灶咖(來自高師大跨藝所)《解放飲料》即入眼前。
《村內村外》由兩個作品組成,一是紀錄竹圍水岸風光的「竹圍水岸印象」系列攝影;二是利用枯枝與人為廢棄物所製作而成的「衰退中的綠意氣息」。配合《解放飲料》的奉茶行動,希望提醒大家塑膠容器、手搖飲料杯對環境的破壞;此外,現場更有七星生態花園熱情提供的香草植苗免費贈送活動,希望提倡環保健康的香草茶,也呼籲廢棄物創意再利用。
進到園區內,有其他藝術家對「環境友善村」不同的創意詮釋:研究室內有丘智華透過影像紀錄印度浦內Shalimar Hotel 工作人員日常互動的新作品《Hotel Shalimar》、鄭森雨從竹圍工作室週圍拾獲天然素材製作而成的《棋樂》、鄭鐵桃與小小藝術家共同創作的《78億棵希望》;常駐工作室的陳正勳與張瓊如開放工作室,讓大家一窺藝術家的日常與思維。
分享永續新想像
小客廳與培養皿的分享會也是開放日重頭戲,從下午開始,以充滿知識與理想抱負的分享會,豐富大家悠閒的假日午後。在小客廳,綠點點點點的虞葳與竹圍工作室陳彥慈分享社區閒置空間再利用與工具分享行動的《實踐.推廣:一城兩地的永續生活分享會》;菲律賓藝術家Irene Joy Bawer-Bimuyag展出他的編織作品,也分享與客家電視台合作、探訪客家庄的過程;「朋丁pon ding」複合式藝文書店空間共同發起人陳依秋、獨立策展人吳虹霏引領大家思考文字、編輯、空間、策展新可能的《空間.紙本的傳播分享會》;影像工作者魏肇儀以同名紀錄片反思環境運動內涵,透過紀錄差事劇團的《回到里山》演出計劃,探討年輕人返鄉行為。
培養皿這頭,竹圍工作室李曉雯主講的「小小培養‧大大實現:藝術企劃分享」接棒。雖然午後的雨有一陣沒一陣地下著,室內眾人雀躍的心卻依舊燃燒。曉雯以「鐵門特工隊」的彩繪計畫為例,分享藝術企劃從概念到實現的過程。在講座一開始,主持人要所有參與者畫圖並自我介紹,引發了大家的好奇心,接著,眾人便沉浸在「鐵門特工隊」的社區藝術實踐,大家關注的重點,除了執行者跟居民之間的溝通與互動,也討論到跟公部門打交道的經驗。來自不同領域的眾人分享彼此的生命,交流並學習著,盼著哪一天輪到自己大展身手。藝術與社會的互動一向是竹圍工作室的關注重點,透過這次開放日,希望讓大家關注環境永續的議題,並拉近藝術、環境與生活的距離。
在果醬花園與實驗室,是由環境友善攤販帶來的各式創意商品。來到工作室的朋友們可以在此找到由理念出發,透過巧思創造具體可能的生活小物。而蓮霧樹下是交換彼此生命物件的「免費商店」,你的割捨物,或許是他人的必需品,工作室秉持資源有限、資源共享的分享精神,讓大家體驗人與人間更有善單純的互動。
文件廣場上,竹圍工作室珍藏的二手書首次在大家面前曝光,為了與更多人分享這些寶貴的藏書,並幫他們找個溫暖的新家,書本一律以自由訂價的方式,希望能夠為他們找到好歸宿。而廣場的另一側,是小朋友開心的友善粉筆塗鴉區,大家在地上畫圖、玩跳格子,成為野餐人們眼中的另一種風景。
最後,開放日在村民交流會與身聲劇場《厝邊皮影班》的開演中逐漸落幕。歷經一整天的交流互動,攤販夥伴們已與彼此成為朋友,並且對於竹圍工作室提倡的精神而感動,透過此次的開放日,彼此締結更長遠的合作關係,為這次的活動創造更深的意涵,使大家如實地成為環境友善的村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