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ticles

關渡國小二代造屋記

專欄文章分類: 
社區報第23期
Tag: 
環境教育
新住民
林正尉
藝術領域分類: 
教育活動

文:林正尉

3月4日關渡國小正式啟動「2016學童圓夢計畫:環遊世界夢想屋」。此計畫獲國泰慈善基金會補助,邀請校內中年級的新二代孩童造屋,讓學生從設計圖開始,體驗長達三個月的築屋過程。此建築將做為未來校內發展多元文化的友善基地。

參與該計畫的孩童來自亞、歐和非洲,包含比利時、莫三比克(Moçambique)、越南與中國等。吳文德校長邀請擅長木工技術的溫志榮(大沐)和孫浩老師帶領孩子興建他們的祕密基地。大沐在臉書表示,若要帶領這十多位小孩從設計到實際完成,時間僅有三個月,而每週僅使用週五的兩小時,「其實只有24小時……要如何有效引導、安全及快樂完成,是個極具挑戰的『築夢歷程』。」


「李主任,我們何時才能蓋自己的房子?」

輔導室李文英主任指出,關渡國小有著來自14個國家的127位新移民同學,近來已舉辦多次新二代為主題的親子活動。2015年10月24日,關小辦理首屆國際家庭親子日活動,吸引不少家庭參與。當天活動讓新移民孩童在世界地圖上找到母國位置,辨識國旗,也讓孩子聆聽母國歌謠,並邀請新移民媽媽們帶著哼唱。

2015年11月起的週三上午,輔導室邀請劉秀美辦理新移民家長繪畫班。在六週內讓完全不會畫畫的媽媽們,試著拿起畫筆彩繪心情,也透過畫作表達「我、我們、家鄉」等主題;此外,同年聖誕節上,輔導室找來該校五位來自不同國家的孩子分享其在母國歡度聖誕樂事。

曾在社區大學開設中文課的李主任,深感校內實踐多元文化教育的重要性。「有些小孩不願承認自己的國籍和身分。希望這些活動讓他們有機會出現、被看見,進而從獨特的學習活動中獲得榮譽與自我認同。」李文英分享在國際家庭親子日上,曾問及這些新二代的夢想為何?「當時孩子們回答想要蓋自己的房子、基地和遊樂場…」令她印象深刻。而來自比利時的柔儀總是「催」問著主任「到底何時才可以蓋房子?」一句話,終於促成這次的造屋計畫。

 

吳文德:「『想像』是創意的來源,『實踐』才是創新的可能」

造屋構想與吳文德校長的教育理念有著不容忽視的關係。關渡國小和其他小學不同之處在於,它同時是臺北市「海洋教育資源中心」所在地。

臺北市政府教育局積極推動淡水河環境教育、海洋教育的重要性。2014年暑假,教育局委請關渡國小辦理為期7天的「海洋之心-造舟航向大海」活動,讓教師自力完成10艘手工獨木舟,並在淡水河航行。

吳校長打造自己的獨木舟。居住在社子島的他,有時划船來到學校上班。校長室亦被戲稱「造船廠」,是校長研究造船工藝的工作室。吳校長認為,透過造舟可讓人重新學習並體驗先民在面對河水(河流或海洋)環境中,所發展出的智慧與工藝技術;在校期間,他也積極讓師生和參訪者在游泳池體驗獨木舟,「翻船很重要,當學生翻船後,讓他們學習互助、團結,進而在危機中得到安全的知識。」

來到關小之前,吳文德服務於臺北市溪山國小。溪小自然資源豐富,以推行生態教育聞名。2004年「從溪山到玉山」畢業活動,是全國第一所在玉山上頒發畢業證書的小學,而溪山任教期間,吳文德帶著學生蓋起「水溝」,歡迎樹蛙居住;他也帶學生蓋樹屋,其靈感來自社會課所教的東南亞建築「高腳屋」。

「我本來玩『山』,來到關渡後開始玩『水』。」吳校長認為建築精神是從溪山國小時期延續下來的,因為蓋屋過程能促起家長和孩子共同學習、討論。他補充說,由孩子築起的基地,將成為關渡國小的多元文化友善空間。該空間將由輔導室和新移民學生共同使用,未來結合畫展、課程、展演,期待綻放更多的文化能量。

相關專案: 
For a better experience using this site, please upgrade to a modern web brows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