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一體兩面,絕代雙膠】 減塑循環共創行動

May 11,2018
最新消息分類: 
環境藝術

【一體兩面,絕代雙膠】  減塑循環共創行動

“如今人類也有點塑化”-蘇珊.弗蘭克《塑膠:有毒的愛情故事》

“我們無法就此全盤改變世界,但是我們可以思辨要如何參與其中”
-亞倫・強森《見樹又見林》

根據亞倫・強森在《見樹又見林》中所述,我們總是生活在比自身更廣大一點的世界參與著社會生活,每一日的生活所需、穿戴衣物、街道房屋,在各處接受有形或者無形的服務,都依靠著人與人之間的信任及自然環境的資源打造而成。當我們看似主動做出一個選擇,實際上也是被動地接受了社會體系的牽引,我們看似身為一獨立的個體,卻無法否認我們正享受著自然環境與社會體系所帶來的福利,甚至我們透過抉擇的參與方式,又將決定社會結構中其他不特定族群的生活品質,乃至於存亡與否。

全球對塑膠的依賴,可以追溯到二次大戰後。由於物質缺乏、且需要便宜輕便的材質,科學家們利用石化廢料創造出各式各樣的塑膠,並進入到我們生活。根據統計,台灣一年至少要消耗掉36億個塑膠袋,預估2050年全球海洋中的塑膠將與魚類一樣多,最終影響食物鏈及人類飲食。台灣在環境教育推廣成效卓著,在推廣自備購物袋、減少一次性及鼓勵重複使用上,各單位以擅長的推廣能力皆在各地不斷努力者,經過多年推廣環境教育經驗,抽樣調查發現大眾家中還是有一大堆塑膠袋囤積,主要因為塑膠袋方便攜帶可快速拿取又便宜的特性,人類對塑膠袋的便利難以抗拒。本計劃響應新措施,以創意生動又具備反思意涵的串連行動,開啟有意識的社會參與。

本計劃由「竹圍工作室」、「舞蹈生態系創意團隊」、「廢青不廢」、「零廢玩樂療育所」與五縣市的國小及地區藝文單位合作,以回收、掃街或淨灘等行動帶出現有垃圾過度的問題,透過五縣市的「不廢小學堂」環境教育互動課程的創意教案與「不塑再生編織」環境教育種子師資課程,讓參與者從學理知識、互動演出和創作工作坊等共創行動中體會一體兩面的警示,進而喚起環境覺知與主動力行減塑行動,真正從被動成為主動的不廢選擇。


行動內容

✤ 不廢展演:5/17苗栗、5/21台南、5/24高雄、5/28台北、5/30嘉義

✤ 編織課程:5/17苗栗、5/21台南、5/24高雄、5/27台北、6/01嘉義

✤ 淨灘掃街:5/18苗栗、5/20台南、5/27新北、6/01嘉義


展演團隊

竹圍工作室
從創意文化出發,關心社會永續與生態,並以服務「創藝者」為主要任務,提供各種資源,鼓勵藝術創作展演、研究發展、文化交流等,協助創藝者以藝術行動回饋社會。創立於1995年,以獨立自營的方式,開放讓國內外藝術工作者及團體短期進駐,從事創作、展演、實驗研究、社區發展、藝術教育等活動。成立二十年間,接待了無數國際資深顧問、國際藝術家、策展人、藝文工作推動者、研究生,並且與國際藝文網絡結盟,主辦多場國際研討會及工作坊。工作室創辦人蕭麗虹,累積數十年的國際藝文網絡及擔任要職,可提供台灣與國際藝術相關事務研究、顧問、諮詢服務,協助與台灣或世界藝術組織的直接交流,擔任育成台灣藝文的重要推手。長期觀察並進行行動研究,其中包含藝術村、閒置空間再利用、以及創意城市等三項議題,透過行動研究和國際交流建構出一個常態且微型的民間文化智庫。

舞蹈生態系創意團隊
Dancecology = Dance + Ecology,成立於2009年的新型態複合式展演團體,由藝術總監彭筱茵帶領視覺及表演藝術人士,及充滿自然原力的舞者們組成。團隊作品結合舞蹈、影像、裝置,打破舞台的限制,運用生態系中「循環、共生」的概念,創造特殊有機律動,透過跨領域藝術的形式,期望和觀眾一起體驗與環境、空間共生的美學。

楊芳宜
苗栗人,銘傳大學商業設計系、英國安格里亞魯斯金大學藝術管理碩士。擁有閩南與客家血統,造就長時期對於「跨」角色、行為、文化、技藝、知識、經驗的研究熱忱。回國後曾任企劃、設計師、博物館教育人員、教育工作者與策展人。藉不同階段角色的換位研究,從設計、企劃、管理、教育、創作等跨角色的變換中,試圖找出在當代社群影響與自然環境變遷下個人自處與群體共創的可能性。2018年,以異質編織、再生創作及跨領域合作,持續探討「廢⇄不廢」、「新⇄舊」、「聚⇄散」、「傳統⇄現代」之間的跨關係,在「便利速成⇄惜物懷舊」既矛盾也兼容的當代環境下,如何藉由「重新定義與翻轉廢棄」拆解重組「垃圾」,發展因地制宜的參與式藝術創作,策動群體參與「不廢行動」,實踐「以文化抵抗暖化」的不廢精神。

Francis Sollano
以裝置藝術聞名,專注於以回收垃圾製作成可穿式藝術品和將腐爛的地景轉換成煥然一新的城市空間。他也是社區青年領導者,在國際間,提出各種與環境、年輕人、婦女意識的議題。 從菲律賓大學畢業,一個自創社會企業的企業家,在他精巧的手工作品中注入對於自然環境的愛。

張慧婷
主要從事白牆以外的藝術。現任MaD創不同協作的總策劃人,負責節目及創意方針,經常與不同界別的朋友協作,實踐回應社會現況的創意計劃。創作的時候,她以開放形式探討跨主體的對話。她的作品都是過程,以可觸可感的物料,塑造感知與關係,亦常用文字,探索多重語境。繪本《漂洋過海的瓶子》是她於2015年在蘭嶼的創作,內容關於島上成千上萬的寶特瓶,故事中協力解決「寶特瓶潮」的有小芋頭、螃蟹、山羊和海藻,處境是「人之島」⋯⋯在遠方的蘭嶼,也近在咫尺。繪本希望讓更多人瞭解環境維護,需靠大家的力量,實踐資源的永續發展與利用,大家一起愛護滋養我們的土地與家園。


指導單位:行政院環保署
主辦單位:竹圍工作室
協辦單位:苗栗縣銅鑼鄉興隆國小、養心無菜單料理、臺南市南區龍崗國小 、高雄市橋頭國小、白屋綠色生活美學場所、臺北市立桃源國小、嘉義市育人國小、新港文教基金會、嘉義縣新港鄉古民國小、新港鄉農會(依活動舉辦先後順序)
淨灘地點:5/18 苗栗外埔漁港   5/20 臺南安平漁港
                  5/27 新北樹梅坑溪   6/01 嘉義新港社區
展演教學:舞蹈生態系創意團隊、楊芳宜
作品展出:Francis Sollano、張慧婷
影像紀錄:鄭義儒、顏子為
專案執行:陳彥慈、吳宜靜
視覺設計:許巧薇

相關專案: 
For a better experience using this site, please upgrade to a modern web brows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