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ticles

「觸發改變的創意連結」國際培訓課程Ⅱ—藝術行政腦力激盪工作坊

Tag: 
觸發改變的創意連結
藝術領域分類: 
無類型限制

延續自身參與工作坊的經驗,返台後,在五月中辦了一場藝術行政腦力激盪工作坊。邀請四位東南亞的藝術行政和六位台灣的藝術行政,以及工作室的同仁們一起參與,安排了兩整天的行程,分別在台北國際藝術村和竹圍工作室兩地舉辦。

首先,我們試著先提出對於藝術行政在整體藝術生態環節內的瓶頸,由此發想再進行規劃內容,接著,擷取過往參與領導力工作坊的操作方式,轉化為我們自己的版本。由工作室同事李曉雯和我兩位擔任整體規劃和活動引導者(Instructor),在兩天以進階的方式,大致分五個方向來談:
1. 著重在每個人,回到本位,從新檢視自己的工作動力(Motivation)是麼?
2. 如何溝通?
3. 對你來說,什麼是領導力?
4. 什麼是行動學習?透過提問反思互相學習
5. 想像十年後的自己
一開始,先從玩遊戲的方式打破一開始的不自在,搭配一些簡單的問題,透過互動讓大家彼此熟悉。這方法非常有用,很容易可以平化彼此的關係,讓所有參與者變得比較自在。
接下來,進入課程,邀請大家從個人出發,進入藝術圈的動機是什麼?成為藝術行政的動機又是甚麼?你如何定義你現在所扮演的角色?你希望達到什麼目標?
然後,對你來說「什麼是藝術? 什麼是當代藝術?」。這部分,請了工作坊其中一位泰國參與者Suthidee Piyayothin (藝術教育者)用玩的方式來思考,準備了許多的媒材,像是毛線、畫筆、海綿、碎布等,讓大家畫(做)出對當代藝術的想像或是自身之於當代藝術的回應,有人用毛線,在整個空間拉出錯綜複雜的線,也有人以爬行的方式走入空間,也有人一直是在空間之外的角落看著大家。透過這種在互動中,跳脫用單純用文字或語言的方式,用其他的媒材各自表述,將語言具體化,激發更多的想像空間。

第二部分,「如何溝通」。藝術行政有很大部份的時間就是一直扮演中間的橋樑,協調事情,不斷的轉換語言,讓事情朝著理想的方向前進,因此,技巧變得格外重要。在這個部分,我們可以透過一些角色扮演和一些工具做小組討論。透過觀察,小組討論的效果會比一起討論來得更深入,也可以讓大家有更多的發言。在這部分,也請了另一位工作坊參與者Nongrat Thanjitt來為我們介紹什麼是企業社會責任?分享在她的募款經驗以及如何開啟藝企合作的可能性。

再來,回到領導力這個主題,「什麼事領導力?」討論各自對領導力的定義,舉例自己身活周遭一個領導者的典範,分享他們的特質,而是否每個人都可以成為領導者,你自己認為你是領導者嗎?很有趣的是,我們從中發現,有一半以上的人都不太認為自己是領導者,也都不太確定是否自己要成為一個具有領導能力的人,這其實需要進一步討論,而且需要透過一系列的工作坊或導師一對一的方式可以再細部了解,不會在一次性的工作坊或大家還沒有完全建立互信網的狀態下很直接地說出口。

行動學習(Action Learning)是我個人很喜歡的部份,但也是覺得需要功力很強的引導者才能發揮這套工具的最大效益。依問題作細劃分析,幫助提出問題的人可以再更清楚的看出問題的癥結點,找出幾種可能解決的方式。以少於五人為一組的討論模式較有機會讓每個人較自在地提出想法和提出自身的困難,很自然的形成互助網,而非很果斷式的提出解決方案,而忽略了其他的可能性。這個練習,可以利用工具,透過步驟,可以深化問題的本質,而非直接跳入解決辦法,這必須要花點時間練習,成為習慣之後,其實可以很好利用在日常生活中。

For a better experience using this site, please upgrade to a modern web brows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