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藝永續》島嶼實踐
《創藝永續》島嶼實踐
這次的研究出版計畫結合了兩本刊物,藉由兩位研究者/作者的視角,一位來自歐洲,一位來自台灣,同樣以"藝術的社會價值"出發,採訪不同藝文人士或組織,透過研究與書寫串聯起整體性的脈絡,讓本計畫不僅只是關注個人與獨立事件,而能藉由受訪者們同樣對於環境永續議題上的關注,包納各個區域的特色與議題觀察,從不同創作者/組織單位的角度切入剖析,展現在這些案例中與台灣本土文化之連結性與深度。這兩份研究資料的出版成果交織成不同的光譜,卻又能在隱微處發現彼此遙相呼應與互補的細緻脈絡。本計畫中,兩位作者彙整各自長期關注的研究資料及議題脈絡,配合計畫的訪問等細節性補充,挑選台灣以社會及環境議題為導向的創新單位和藝術計畫,或提出建議、或集結紀錄,為了使研究成果能進一步呈現在社會大眾面前,將之整理出版為兩本刊物。
計畫實施特色
本次研究計畫所生產的文本,是台灣創藝工作者透過各自領域專業回應議題方式的在
地書寫,具有「跨域性」、「在地性」、「國際性」、「社會性」和「藝術性」。這
樣的計畫也正好呼應了竹圍工作室本身對於國際連結與在地實踐並重的價值,此書寫
計畫的後續,將朝向國際案例的採集,以此與在地案例對照,並促進更多實際的國際
交流。特色說明如下:
1. 跨域性
在過去執行的藝術計畫,與未來將延續探討的國際案例中,不乏各藝術媒材之間
的整合合作(例如藝術與環境生態、表演藝術與視覺藝術),與結合科學、科技
等其他領域之跨界合作,以此鼓勵形成更多的討論與實際行動。本研究計畫以主
題導向集結案例,採訪單位眾多,其背後也代表著需要大量文本的梳理,透過釐
清不同工作者所關注的議題及策略緣由,再透過細緻的書寫,逐步填補起議題發
聲者及受眾之間的認知鴻溝,期能引起更多共鳴。
2. 在地性
預計採訪的各個藝文人士或組織分散於台灣各地,由於永續議題屬性必將與所在
土地作出深刻的回應與連結,在訪問時亦會結合許多在地的走訪,更深入認識這
些合作連結的單位,讓此計畫不僅只是關注個人與獨立事件,而是更能包納各個
區域的特色與議題觀察,展現與台灣本地文化之連結性與深度。
3. 國際性
本計畫邀請荷蘭籍環境藝術觀察者來台進行研究訪問,希冀以國際人士的觀點,
將第一手的訪談資料整理成冊,也同步梳理台灣目前的環境政策、藝文政策,作
為國際藝術家/策展人對台灣藝術圈的參考,並對於台灣藝術界發展下一步以環境
永續作為創作主軸的議題提出建議。
4. 社會性
以關注在地永續議題,推動創意正向的改變為初衷,秉持著社會企業的精神,致
力打造共好的經營模式。此研究也刻劃出屬於台灣的永續想像,使環境藝術、永
續議題得以真正在台灣生根成長,協助未來有心投入相關議題的創藝工作者發展
更多元的想像,使環境藝術在台灣開出具有獨特文化脈絡的花朵。
5. 藝術性
聚焦「永續生活」的核心精神之外,依循的是細緻嚴謹的方法學與論述,並深入
梳理各案例的藝術性與美學方法。
作者介紹
荷蘭環境藝術家 Yasmine Ostendorf 撰寫《Creative Environment:A guide to art and sustainability initiatives in Taiwan》(英文書名暫譯為:《台灣的創意先行者》),針對這些同樣關注於社會或環境議題的新創單位或藝術計劃本身,提出一套促進創造力和永續發展的具體建議,同時也讓台灣的藝文單位能以其切入環境的關注角度在國際上曝光,該份研究文件於2017 年 12 月在線上出版,將受眾設定於國際藝文及環境相關人士,作為書寫台灣在地環境藝術發展脈絡及定位的第一手文本。
《Creative Environment:A guide to art and sustainability initiatives in Taiwan》: ISSUU
台灣策展人吳虹霏出版《本末:永續島嶼‧創意靈光》,集結台灣 11 個符合創意永續議題的案例,梳理不同案例在面對環境議題、社會議題的緣由以及背後蘊藏的創作理念、脈絡,使一般民眾得以藉機一窺近年來,這些不同身分背景的台灣藝文工作者,如何在其本位上回應不同的議題,並採取什麼樣的策略在社會大眾之間生根蔓延,柔軟地滲透著影響力,以此開展台灣宜居空間的製圖學,紀錄島嶼成為創意生態國度的歷程。
《本末:永續島嶼‧創意靈光》試閱版:ISSU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