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談人:
藝術家|Sayaka Akiyama、Prabowo Setyadi、Preyawit Nilachulaka
翻譯者、助理|Taz Burns、Lin (Patticha Thitithammaporn)
專案經理、主持人|簡子涵
活動側記:
專案助理|洪紫鳳
“六月初始,創作起針,縫至八月三十日,計畫收線。
Preyawit(Palm)、Sayaka和Prabowo續著縫線編織作品樣貌,計畫尾聲後他們不約而同地將繼續現有的創作主題。疫情當下,我們都還有很多話和待完成的夢想還未織盡,每個人的鼠疫最終章也將在未來某個時刻、某段句子後劃下暫時性句點。「Common Plague. Common Decency. 」虛擬進駐計劃無法輕易取代以往實體駐村的身體實際感知以及多方經驗的交匯與碰撞,但在身體無法輕易移動之下,我們嘗試提供想像足夠寬廣的可能性,期盼將來某個疫情過後的日子裡,能夠撫平疫情動盪下深淺不一的傷疤。
“駐村幾近收尾,回望過往日常與現今局勢,藝術家們是如何看待未來那朧朦不定的「正常生活」呢?
利用兩個角色——死神和Bob——來探究死亡主題的Palm是一位歌手,疫情期間他無法舉辦實體活動,倘若一兩年後一切回歸正常,那時候他將滿四十五或四十六歲,新一代人將浮出檯面,迫使他做出新的職涯選擇。另外Palm也注意到,疫情下因生活模式改變,每日各地製造出大量包裝、塑膠袋的垃圾急欲解決。而回望人性的本質,在疫情過後我們很可能會遺忘曾發生的事情,疫情將再次發生,起初我們會感到害怕,不太確定一切是怎麼一回事,隨即又回歸正常生活。
這幾個月來Sayaka無法停止比較《鼠疫》和現實生活的異同。目前台灣已有接近零確診的時候,更接近書籍裡的第五部;而日本每日還是約有兩千案例,應與第四部比較相近。無論在現實或是《鼠疫》裡,回歸正常都不容易。尤其這些年來東京的旅客銳減,經濟受很大的衝擊。然而儘管有諸多困難,人類依舊屹立不搖,歷史也會繼續書寫下去。在八月的內部會議Sayaka就曾提及被帶進礦坑裡的金絲雀,本次分享會她再次提起,金絲雀被裝進籠子裡,當牠們發生異狀時,就是偵測到了有毒氣體。藝術家應如金絲雀一樣對世界動向和社會保持警覺。
疫情來得很快,印尼的染疫死亡人數甚至躍升至全球第一。很多人認為在疫情爆發後無法做出選擇,所以希望能儘早回歸日常,Prabowo的想法則是,目前他們遵循的系統很薄弱不穩,他對疫情後如何回到正常生活感到困惑:我們能怎麼回到可以舉辦很多活動、玩足球、和朋友出去玩的生活?「回歸正常」,這意味著你想要什麼,之於Prabowo而言,如何適應、回應,並與疫情共存是重要的。
“談論完未來對「正常」的想像,藝術家們個別分享了這次參與虛擬駐村的感想,三人都對以線上會議為主的駐村方式有所感觸。
Palm比較內向,平常不太跟陌生人說話,能夠在計畫中認識新的人並共同討論了很多事,是很珍貴難得的經驗。一開始決定參與駐村計畫時,他相信疫情爆發之下會有新的嘗試與經驗,也確實發現自己過往未曾想過的能力。即使如此,虛擬駐村計畫還是讓他感到緊張,在線上會議裡遇到其他人,卻因語言障礙沒有太多機會與他們交談,與顧問和他人的對話時間也很有限,這是計畫裡最阻礙的部分。最後Palm表示,因為疫情的影響,所有的活動其實都變成了這樣的模式。
曾經在國立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駐村的Sayaka,當初即因為疫情因素無法抵台,他們從台灣寄材料給她進行創作,習慣至當地收集素材的創作方式也產生了改變。這次她想以全新的方式進行創作,悠遊在《鼠疫》之中,撇除任何實體、可被觸碰的過程及作品產出,並以語言為基礎進行創作。這次與台灣顧問予寧通信討論書籍內容,因雙方語言不通,每封信都經過長時間的翻譯與等待,倘若Sayaka與予寧在現實生活中碰面,他們將無法進行任何溝通。藝術家視這段長途跋涉的通信之旅為一場文字大雨,浮游在文字海中,予寧是她的領航之星,引領她穿越荒沙,指引方向。不迷航,不孤單。
藝術家之間的距離以及互動模式變得非常不一樣,工作和溝通方式也與以往不同,轉變了靠近藝術、創作的方式。公開會議後一天即是計畫最終章,Sayaka還有很多思緒,像是裝滿了想像的巨大手提箱,這樣滿載的思緒難以攜帶,她甚或猶豫起來:究竟該不該攜至機場,估計行李會超重,因此付上額外的費用吧?
在參與計畫的過程中,Prabowo很開心能夠與人產生互動,維繫關係,並在疫情爆發之際依舊覺得自己是正常的。一開始他對於線上會議能怎麼進行感到困惑,如何持續保持關係,的確需要再行思考,但同時也是很好的機會認識不同的人和計畫。
“駐村成果
子涵也認同虛擬駐村計畫裡有需要克服的溝通問題,彼此間關係的維繫確實不易。即使各自都對虛擬駐村的形式陌生且疑惑,我們還是共同編譜出三個月的創作篇章,每位藝術家都在創作某段落後劃下逗點,在分享會上與觀眾分享現今的創作圖貌。
Palm從《I’ll be back》個展延伸出角色Bob進行創作編譯,首次以數位繪圖(digtial painting)的方法,試圖做出似動畫的感覺,雖然時間有限尚未完成,在這次計畫裡依然為大家呈現了作品五部曲中第一章節的靜態成品——畫面中Bob在車子駕駛座裡,死神悠遊在車內,車窗外的火山則象徵最終一切將是空無。Bob和死神之間會有對話,將來的四個章節也會持續產生對話和細節,日後更進一步的創作成果和資訊都會公開在竹圍工作室的社群平台與網站上,緊接著十一月在SAC gallery也會有Palm的個展。
這次公開分享會上Sayaka播出了最終影片作品的預告片,影片裡的照片都是她自己拍的,還有諸多文字(日文與中文),如同一窺她滿溢的思緒箱。其中的影像不經修飾美化,直接展現真實樣貌,文字對藝術家來說則是很美的展現。接下來她會著手於影片文字與影像的結合亦或拆解(互不產生關聯),完成影片。這三個月以來虛擬駐村的日子裡,Sayaka隨時攜帶著三年前在台灣的原住民部落裡買的編織包包,持續與台灣產生身體接觸的連結。子涵也發現,三個月以來Sayaka出席Zoom會議的帳號圖像就是那個包包的細部圖案。
公開會兩日前Prabowo所在的Jatiwangi已結束半封城,商家陸續開店。這次他分享了自製的影片,內容是他們到農地尋找農家、製作飲料商品Wedang Uwuh、泡製飲品和訪問的過程。因製作飲品的原工廠距離Jatiwangi遙遠,Prabowo想找到一個新的生產線,降低成本,他在當地尋找農夫、材料和合作夥伴,目前已完成包裝將送至一百個商家,並在Instagram上販售,這部分收入也將繼續支持他的計畫執行。三個月的駐村時間不夠完整執行整體計畫,如果能夠繼續就更好了,無論如何,他的計畫尚未結束。至於未來,諸多曾提及的理念在當地並沒有被完全接納,他不知道商品開賣之後會有什麼效應。
疫情波及全球,目前有一個名稱為PANDEMIC DREAM ARCHIVE的網站,人們會在上面分享自己的夢境,希望將來某個疫情後的日子能夠實現自身的期許夢想。「Common Plague. Common Decency. 」虛擬進駐計劃提供藝術家們針線和些許支持實現某部分自身的理想,像是Prabowo的媒體中心平台,倘若架構完畢並執行,將會造福很多人。專案經理子涵對藝術家們三個月以來的創作編織進程感到開心,也非常期待日後持續編序創作的成果。我們盼望駐村計畫能持續拋線,縫合疫情動盪拉扯出的裂痕。八月結尾,三個月以來虛擬駐村計畫的圖樣供三位藝術家與世界一同修修補補,即將完稿,接下來則交付藝術家與觀眾們繪製自身想像的藍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