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NEXT青年人關注的十個議題:
1.文化
香港人對於文化身份的討論和追尋近幾十年來沒有間斷,九七政權移交之前的幾年是個高潮(從許多相關藝術展覽中可以看出,比如《十年回歸前後話》、《六.三零展》),最近的幾年又可謂是一個高潮。伴隨著雨傘運動、中港文化關係討論、本土意識的興起,年輕一代對香港文化、古跡、歷史等方面興趣增强,在保育皇后碼頭、藍屋、利東街、菜園村、新界東北等運動中都有體現。視覺藝術方面,由於政府機構的多種限制,香港先鋒的視覺藝術主要發生在非牟利的 中小型藝術空間内和一部分畫廊内。近幾年比較有趣的一個新現象是文化界對農耕的濃厚興趣以及農耕與文藝的創意交集。
另一方面,關於香港多元文化的討論卻依舊沒有得到太多關注,雖然有高達6%的香港居民爲非華裔,其中包括各占2%的印尼人和菲律賓人,他們在香港文化中的地位卻沒有得到足夠的承認。
2.環境
近幾年香港人十分關注環境問題。在政府、地產商、建築公司勾結逐利的大背景下,環境常常受到威脅,引發激烈討論。比如利用郊野公園土地發展地產項目以解決住房問題的提議、香港機場第三條跑道計劃、新界東北和菜園村的地產發展項目等。
3.教育
香港社會競爭大,文化和教育建基於「精英主義」,部份家長為讓子女「贏在起跑線」,催谷他們參加多項課外活動、面試班、補習班等,以求增加升學競爭力,卻往往扼殺了孩子的自由成長。香港傳統以來的「填鴨式的教育」,香港中學尤其以應付考試為主導,著重背誦多於培養學生思考能力,許多學生失去對學習的好奇心,老師也失去對教育的熱情。由於功課壓力大,許多學童幾乎沒有玩樂時間,2016年4月的調查顯示不足60%學童感快樂,近40%學生每日只睡六至七小時,接近50%學生對做功課或温習抱持負面觀感。2009年開始,香港中學由兩次公開試變為一次公開試,「一試定生死」為不少學生帶來壓力,近來更有學生因壓力過大而輕生。
藝術教育在香港亦一直被忽略,由於缺乏政策的支持及長遠的方案和視野,在香港推廣藝術教育往往不能持續發展,只為針對特定背景或單一展覽/活動而設,難以配合整個藝術系統。
4.勞工
香港工時為全球最長,尤以低學歷、低技術工人工時最長,工資已低至極不合理水平,出現在職貧窮問題。政府至今仍未有立法訂立標準工時,超時工作成為正常(準時放工反而是失常),不少人的生活失衡。學歷貶值,愈來愈多較高學歷的工人從事低收入工作。此外,香港的產業偏向單一化,集中於金融與地產業,經濟結構狹窄導致我們的就業機會變得狹窄。
藝術/創意工作者在香港的人工不穏定,難以單靠創作維生,不少藝術家需同時兼顧其他全職/半職工作。許多規模不大的藝團缺乏營運資金,藝術行政人員的薪酬往往較其他行業為低,晉升機會亦欠缺。
5.空間
生活在香港,好像從來都喘不過氣來。居住空間的擠迫,一個人每月最多以三份之一的薪水月租一個不足一百尺的地方。樓價不斷的上升,令愈來愈多年輕人開始打消買樓置業的念頭,更不願窮一生精力在所謂的「安樂蝸」 上。
政府因為活化工業大廈的政策,令某些區域日漸成型的藝術社區,都因附近的工廈翻新後連帶的租金上升而被迫搬遷,剩下的只有一直在堅持而默默抗爭的人。
空間跟文化有很密切的關係,當一個地方沒有空間給藝術生存時,文化亦會因此而逐漸被蠶食及遺忘。
6.審查
香港以自由為人所稱頌,閒時有人會將不同現成的影片、電視、生活素材,剪輯成用以諷刺時弊的作品,我們稱之為二次創作。創作空間無限大,若果二次創作作品觸動到政府的神經,他們會以保護原創者的權益作為藉口,訂立一個監管制度,試圖去抹殺這些聲音。那...還算不算是自由呢?
銅鑼灣書店負責人失蹤事件,由被偷渡,被書信,到回港當日都依然被大陸的行政機關所控制和監察著一舉一動,說好的「一國兩制」和「五十年不變」好像已經盪然無存,或者我們當初就像被哄的小孩,如今要驚醒的時候才發現一切都變得無能為力,已不是我們想像中的那種自由。
7.性別
香港女多男少,而且女性的實力早已和男性看齊,所以她們打破了「女人要守婦道、溫柔賢淑」的標準。反而「港女」眼角高、貪錢、脾氣差。此時網上開始談論「男神Package」,男神要高富帥有才華有智慧。香港人甚麼都要平等,消除歧視,這本身是一件好事。但男女平等,未免會有一點兒困難。
近年同志平權運動漸受香港主流社會關注,社會對同性戀者、跨性別人士及其他性小眾的接納與開放程度亦有改善。社會制度方面,同性戀者仍不能在香港合法結婚;而宗教團體亦普遍對同志平權持保留態度,及反對就性傾向歧視立法。
8.社會體系
自從香港回歸中國後,中港兩地的政治和經濟各個層面的交流日益增加。不過在近年來,兩地因社會文化差異使香港開始出現不少社會問題,令中港矛盾逐漸升溫,港人對內地人產生不滿情緒甚至引發衝突。
同時傘運後的香港社會,共同的抗爭經歷帶來強烈的身分認同,讓大眾研究何謂「香港人」、「本土」,嘗試在各個層面守衛香港。
9.人權
香港作為國際大都市,有不少不同國籍的人來港居住,當中很多少數族裔卻未能享有同等的福利和權力。香港雖沒有歐洲的難民潮,但事實上亦有不少難民居住,大多來自南亞、東南亞和非洲地區,生活堪虞,卻得不到關注和援助。香港在難民政策上比較特別:難民只能以Torture claimant的政治庇護方式申請來港,但成功個案只得極少數。而且,等候期間難民也不得工作,只能依靠微薄的租金補貼維持生活。
另外,外傭也是被忽略的一群。外傭受僱主虐待的新聞很常有,但卻因為其地位而聲音被壓抑。關於外傭在香港居住滿七年能不能有香港居留權也一直被受爭議。
10.政治
談及香港政治,不得不提去年九月發動,為爭取真普選的的雨傘運動。雖然看似失敗,但揭起香港政治新一頁。在有人說校園不應政治化的時候,或許意識到香港的變化,香港人參與政治的程度卻愈來愈高:新界東補選直播引起的高關注度已足夠證明。
最近電影《十年》獲得最佳電影,有人批評得獎政治化。那到底我們應該如何看藝術?有人說評藝術應只看其藝術價值,從時間背景中抽空;但另一方面藝術和政治社會的關係從來也密不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