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接軌你可以接到很多網絡,台灣這邊有表演藝術聯盟、視覺藝術聯盟 都市裡都市改革OURS 城鄉所 社區營造協會、畫廊協會;亞洲區域你要資訊有帝門藝術基金會、國家藝術基金會、AAA( asia art network)可以知道整個亞洲的資訊,國際的部分更多。
台灣跟國際的網絡很多,但英文能力要夠,且願意去理解對方,更需要用電腦科技溝通。
因為早期我們就發現伊通和竹圍是國際策展人常會關注的藝術空間,這些空間累積的資訊比公部門還多,我們當初迎接國外策展人、國際藝術家。要清楚須要的資源,為什麼需要?需要錢而已嗎?有個時候人的資源比錢的資源重要,很多藝術聯絡的基地,你找到關係人、聯絡人,找到就有機會。
藝術村
創作者也好,研究策展人都需要靜下來思考,都需要駐村藝術,釐清頭腦,現在我們有台北國際藝術、20號倉庫、台東鐵道、嘉義鐵道…,國際上,美國有 Aline of arts committee、中美文化基金會AAC (asia culture council),歐洲 ResArtis,我們嘗試用民間的能力去打破文建會以台灣身份不能通過的門檻,也常與英國在台協會合作,協助英國藝術家過來,我們的藝術家去英國。亞洲有很多不同的藝術基地,很多不同的單位,有三種藝術村,政府支持的,有民間單位私人企業的像北京愚智樂園,還有很多藝術村是個人的。
閒置空間
歐盟有一個閒置空間再利用的組織,管歷史建物的不妨多去理解他們,可以多參與,還有古蹟保護的協會,很多都可以上網去理解互動。
亞洲藝動網絡
很多藝術據點、基地,都在亞洲不同城市裡,很多時候政府不管,創意產業政府就會幫忙,我們比較關心的國際閒置空間、都市再造是怎麼做,我們找了很多單位,再邀請他們來和我們對話,希望大家都關心身邊的亞洲,我們的觀點是如何。
整個亞洲有什麼資源,我們最後決定成立一個亞洲的網絡,協助亞洲的藝術服務來做一個交流平台,整個亞洲有一個更廣泛的交流,尤其對北亞、東南亞資源不足,如何能分享,島嶼文化的視野要打開,才不會封閉,和別人的專業互補。
文化政策
別的國家在做什麼?我們的文化政策又如何?所以有個城市論壇,台北、上海、香港、深圳,很多文化的資源來一起做比較,我比較關心的世界文化論壇基金會每年去討論,南美、中東都去過,現在去印度。每個城市做的是什麼事,1998上海文化政策台北談文化資源怎麼分配,檢驗他人的政策,討論自己目前的狀況。
文化人到了國外眼睛敏銳,眼光與觀看角度不同,把在地智慧和我們合作,藝術家與藝術家的面對面文化交流才是真正有用,有時勝過上層的交流,蔡國強在金門做的展覽,兩岸的文化人交流,藝術家做為藝術大使,與國外交流。
Q&A
談談自己想去拜訪的國家,原因是什麼? 你們需要的協助是什麼?
陳佳佳:想去印度,他們的抽象思考很厲害,他們沒有經過工業化革命,直接網路虛擬世界,很多網路工程師都從印度來
蘇志成:印度或日本,印度是古文明有很深沉的文化背景,日本也是一個島,吸收很多文化,又把吸收的文化轉化自己東西
吳佩蓉:想去日本,動畫電影業很進步,很多是台灣可以去借鏡的,設計對他們來說就是生活,還有想去法國,法國的電影是我蠻喜歡的
周楷棋:不丹,在全世界強調競爭科技化裡,它們是資源很貧乏,卻可以是最快樂的國家,想瞭解藝術在那種場域下是怎麼樣發展的
曾珮賢:近期我想去北京和上海,想趁北京的古蹟沒被拆光前去看一下,大陸藝術市場在國際很被重視,遠期想去美國,美國人對藝術和藝術家的態度很不一樣,很自由
顏名宏:為北京城的城區文化而舉辦的藍雲論壇,包括純藝術、城市規劃者、七九八經營者,是跨領域的,跨城市的新的創造力,什麼應該去蕪存菁,為了追求經濟,很多房子會被拆光。杭州最有趣在西湖旁邊一個老街,是從蘇堤年代就有 有所謂四口井八口井,蠻多是日據時期建築群,是開放外國人進來時期的,複合樣式,現在都是要拆掉的。上海也是一樣,文化創意產業區因為有這個議題,保存了產業遺址、住宅群,住宅群是因為很多是共同租借地,它的建築適合發展,所以被留下來
張宏維:想去荷蘭,荷蘭重視設計和特殊的東西,學習非中式的思考,學習他們目前的技術,把想表達的想法實際化
潘羽祐:想去中國,對照台灣文化與中國現代的發展,到中國去看原始深沉的根源,對我自己的創作或對於思考創作脈絡會容易做一個連貫
廖芸菁:日本越後妻有藝術祭,那是一個在地的創作,藝術進駐讓當地的觀光各方面都發展起來,因為自己研究特定場域藝術,越後妻有每年會邀請世界各國藝術家到當地駐村,台灣這部分都是短期操作,蠻需要去學習永續經營,依環境發展
紀凱淵:自己的創作通常在當下空間環境做創作,也待過蠻多城市,城市與城市的微小變化,其實只要能離開台灣,把我丟到哪邊,我都很樂意
黃淑筠:曼谷,因為它們像設計、電影,都有一定的發展程度,同時可以融入本來傳統特色,它們信仰與生活的緊密度,藝術發展的時間,與我們很相似,想去看它們怎麼把在地元素運用到現代的藝術裡
顏名宏:我在國外駐村都不是在很偉大的都市,因為國外workshop很多,在那裡可以跟很多人交換經驗,有沒有可能不是只有到國外駐村,應該給藝術家不是駐村,是藝術流浪計劃,得到補助可以,但是要報告的,以藝術家的眼光去看或看他們政治文化經濟等等,這些資料可以留給後來的人,讓它們認識他們所要去的環境,我自己在歐洲都在藝術流浪,這些文化藝術會影響創意的思維,如何利用自己國家的獨一無二的文化,關鍵不在於去多少國家,而是想看到什麼
葉昕郿:沒有特定什麼國家想去,我想要去尋找、看到一些在地的東西,如何和國家的政策,怎麼接軌,讓人民可以去瞭解,去認知這些東西對自己是重要的,讓自己的人去重視自己的東西,想去的沒有什麼特定的國家,可能是很長的歷史或很短的時間,都有可能
黃立慧:最想去的國家分成兩大塊,第一大塊是美國、日本,因為在社會運動裡美國和日本是非常法政治不正確的國家,我想去那裡看看,裡面應該是有一些不一樣的人,另一塊想去泰國、墨西哥、阿根廷,這幾個地方都有很不一樣的情色產業,因為我之前去北京一年,那一年對我的影響很大,那裡的生態很奇妙,後來我不會很道德化看一些事,北京人是很有生命力的,在那生活一段時間是很有趣,生活一段時間會比較踏實,我不大在意到底會學到什麼
胡育芳:我想去三澳,澳洲、澳門、奧地利,澳洲的環保做的非常好,這一塊是台灣很欠缺,原住民的保存和我們台灣的屬性相似,想去澳門是因為我本身之前是學室內設計,想去看他們賭場建築的龐然大物,奧地利是因為想去看他們V2科技媒體藝術
邱竣傑:想去德國,他們的知識體系很強,出了很多學者、思想家,還有很多美術大展都在德國,蠻值得去走走看看,美術館或一些展覽
陳佩儀:就目前工作和興趣,會比較想去印尼,看看巴里島的發展,對當地人來說每個人都是藝術的創作者,藝術就在生活當中,是很自然而然表現出來,之前有看一些印尼的木雕繪畫,都有很豐富的內涵,想去瞭解他們藝術跟文化層面結合的方式,東南亞那一帶也都受過殖民文化衝擊,只要是南島民族的地方我都想要去看一看
黃鈺晴:往外走是我想去日本,映證從一些日本的日劇電影文本當中閱讀到的東西,另一個是很想去,過去待過地方,像鹿港、台東、台南
林雅雯:想去日本跟法國,我自己在從事文化資產保存這一塊,在地美學是來自自我的認同,進而發現它的美學,日本在地民眾對特殊生活文化的尊重,法國推在地美學,可能不是特定的藝術家,他們把藝術當成生活,每個人都很有概念,想瞭解他們如何結合各方面領域的資源讓這些東西融入生活
陳君竹:想去法國,因為它是一個自己比較不熟悉的場域,幾年前去過佛蒙特駐村,去法國我也不並去看什麼美術館羅浮宮,去博物館有時東西太多會讓人無法消費,去法國我反而想去很鄉下的地方,找一些做手工皂的素材
王政揚:我想去日本,現在在學新媒體藝術多媒體互動藝術,一定就是去看歐美或日本,日本不同的是它有一個特色,它是東方國家,呈現出來的形式不在玩技術,可能呈現一種畫面一種意象,我比較喜歡日本比較有思考性的,它比較溫暖,想去看這些東西
簡郁芸:我本身對藝術空間經營比較有興趣,沒有限定去那個地方,台灣一些小空間,年輕人自發產生的空間,都很有興趣,我會選擇亞洲,因為它們文化和我們比較接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