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看樹梅坑溪—「竹圍地誌」踏查計畫

九九看樹梅坑溪—「竹圍地誌」踏查計畫

九九看樹梅坑溪—「竹圍地誌」踏查計畫

在「九九看樹梅坑溪:竹圍地誌踏查計畫」方面,竹圍工作室延續自身作為社區資訊平台的角色定位,結合過去不同計畫或在地人士所蒐集彙整到的資料,藉由耆老田野訪查、在地資源基礎調查、地方史料整理與彙編、社區地圖編撰出刊及走溪導覽等方式,讓社區民眾,無論是老竹圍人或新搬來的住戶,都能更具體的瞭解竹圍地區的過去與現在,而願意共同參與規劃未來。我們試著讓這份地圖擁有更大的在地編輯彈性,只有擁有連結的人,都能編輯這份地圖,而我們也會定期將地圖上的資訊整理做備份。實體地圖部分,我們彙整了生態、文史、藝術等資訊,讓曾經發生在這片土地上的事情能透過實體地圖的資訊引起大家的好奇,進而願意掃描QRcode進一步閱讀更多關於竹圍的故事。本次地圖與藝術家合作,使用版畫的方式將地圖一片片印刷拼湊出來,就像我們透過故事一片片梳理這塊土地的故事一般。

而在踏查的過程中,我們也發現很多過去從未接觸過的人群以及身分角色,重新打開了我們對於這個流域的認識與想像,也符合我們原先在提出計畫時的設定──九九看樹梅坑溪:透過許多不同身分角色、生活在樹梅坑溪流域的人,蒐集這些不同群體中各式各樣對於溪流的看法以及個人認同。我們一方面梳理著過去沒有機會整理的、不同流段的人們曾經留下的資訊,同時也拜訪了新搬來的竹圍住戶、也用小農地耕耘青年的假日農夫、在地生活許久的竹圍第二代等等,竹圍從二、三十年前快速發展至今,已經衍生出多元豐富的在地樣貌,值得我們深入採擷,也更讓我們相信搭配實體地圖與線上地圖的方向是可行的。

在這個計畫中,我們所觀察到是,居民對於自身認同的不明確會影響他們為自己發言的意願,有些民眾甚至居住了三、四十年,仍然不認為自己是竹圍人。我們也觀察到這一系列活動對居民最大的影響是,環境生態資訊的傳達與否相當程度影響了居民對於社區中溪流的觀點及認同感,若以竹圍工作室發展在地連結這個角度來看,要以竹圍/樹梅坑溪作為議題推廣的模板仍有一定程度的發展空間。如何讓更多的在地人願意持續參與是我們長久的課題,未來將延續以線上地圖彙編等方式,協助在地居民掌握更多竹圍的詮釋權。

本系統已提升網路傳輸加密等級,IE8及以下版本將無法支援。為維護網路交易安全性,請升級或更換至右列其他瀏覽器。